近来,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走高的走势,引发普遍关注。外汇交易市场的信息显示,14日人民币兑美元开盘报6.2252元,这已经是连续第12个交易日触及1%的波幅上限。自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了半年以来的高点,即期汇率也再创历史新高。
自2005年人民币实行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0%。虽然此间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但总趋势依然是以升值为主。不过,像此次连续超过十多个交易日的涨停,历史上并不多见。
至于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首先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推出后,国际上普遍看空美元,而看多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换句话说,由于美元的持续放水,导致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其次是相对于疲弱的国外经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依然较为明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的信心。此外,国内企业与居民售汇意愿在QE3后有所加强,然而中国央行的购汇行为并不积极,默认市场推升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有所上升。
不过,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很快显现。在当前中国稳增长任务艰巨、外贸体制改革处在关键时期的情况下,这种连续较大幅度升值的现象将很难持续。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过快与我国现行的促进出口的外贸政策相抵牾。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意在尽快遏制外贸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显然,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尽管今年10月我国的进出口增速均要好于市场预期,但距离全年10%的目标仍很艰难,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出口增速大约只有8%左右,进口增速大约为5%左右,均大大低于预期。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那么势必对刚有点恢复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
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对陷入困境的外贸企业来说也是雪上加霜,还会增大就业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处境比较困难,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成本上升是其中的主因之一。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如果人民币短期内升值3%,可能导致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家电和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下降最多达50%。而令人担忧的是,自10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就已经接近1%。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将不得不进行裁员以减轻负担,这又会加剧就业形势的紧张。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如果走向了单边升值的道路,并不符合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外贸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形成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自主涨跌的汇率形成机制。从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连续跌停到现在的连续涨停,说明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仍不完善,上下波动幅度剧烈。总体来说,现行的人民币汇率离均衡水平不远,而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央行也没有理由让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