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十八大报告的主题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古今中外,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始终与历史进步相伴、与社会发展共存,是人类提高自己的重要阶梯,是国家发展兴盛的重要基础。对于行业发展来讲,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为此,本报特开辟专栏,重点报道对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纺织人,以“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
照片上的老人,已从事染整工作64年,从英俊潇洒的青年技术员到两鬓斑白的染整高级工程师。他,就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著名染整工程技术专家徐谷仓,他虽已年过八旬,却依然饱含着对染整事业的执著。
执著
徐谷仓,1928年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中纺公司技术训练班印染系,分配到上海第二印染厂后,就与印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1949年入党,60多年来,致力于我国染整事业。
“1954年,我调到纺织工业部设计公司任印染设计组组长、向苏联专家学习组组长期间,主持并参加了西北一印、石家庄印染厂、郑州印染厂、北京印染厂等我国第一批大型印染厂的设计工作。”徐谷仓说,当时正是我国纺织工业大规模建设时期。“1973年,我到淮阴市清江印染厂任筹建处副主任。那时年轻,工作起来昼夜不停,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设计任务书。厂房采用锯齿形,屋面加保温层,设备顺锯齿排列,车间采光均匀,排气通顺,冬天车间不滴水,这在当时比较先进。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试生产。1977年,纺织部生产司组织全国66家印染企业在淮阴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清江印染厂的经验。”据徐谷仓回忆,后来,江苏盐城印染厂、扬州印染厂、南通八一印染厂、山东枣庄印染厂、吉林四平印染厂等新厂在建设时,相关人员都来清江印染厂参观。
1985年,昆山印染厂扩建新车间。徐谷仓提出把厂房改为东西走向、锯齿向南的方案,以利于车间采光和避免冬天排雾滴水,但实施该方案必须移动1万伏的高压线路。他拿着方案,据理力争说服了县领导,移动了高压线路,保证了新厂房的合理建设。1986年6月,他调往昆山印染厂任总工程师,顺利完成了新厂房的施工、安装和投产,使该厂成为全国“十大优秀染整企业”之一。
创新
上世纪60年代,徐谷仓在江苏纺织厅任印染科长期间,帮助常州益丰昌染厂总结生产卡其类厚重织物的技术经验,摸索出做好丝光织物“浓、足、净、紧、阔、松”的六字经验;帮助常州九丰印染厂修订灯芯绒织物染整工艺,总结生产灯芯绒织物的技术经验,为常州卡其织物和灯芯绒织物获得部颁“金牌”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能耗占企业总成本比例持续上升的现象,徐谷仓深入车间、班组调研,与操作工一起实践,探索节能新途径。通过各项测试,他采用热平衡测算法,制定能耗定额,使清江印染厂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徐谷仓在改造能耗大的传统工艺中,采用了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冷轧堆短流程碱氧一浴工艺、松堆丝光技术、活性染料短流程湿蒸染色工艺、冷轧堆染色工艺、有机载热体加热炉,以及高效节能烧毛等节能工艺及设备,取得了显著效果。
20世纪80年代末,徐谷仓研究了西欧盛行的染整加工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在昆山印染厂实践短流程前处理碱氧一浴工艺,对传统的退浆、煮练、漂白三步法进行改革,在卡其类粗厚织物上取得成效,并通过原纺织工业部的鉴定,后在苏州地区推广。此外,在加工纯棉平纹织物时,徐谷仓总结出每万米冷轧堆一步法,与传统三步法工艺相比,虽然多耗用化学品68.39元,但水、电、汽成本却节省了678.8元。
1990年5月,徐谷仓离休后,还担任《染整技术》杂志主编、多家印染企业技术顾问,继续为一线生产服务。
实干
1991年,徐谷仓在第二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讨论会上,介绍了卡其粗厚织物采用碱氧一浴短流程工艺及纯棉织物采用冷轧堆碱氧一浴工艺,及其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的经验,新工艺被企业纷纷采用。但在大范围的应用中,也暴露出冷轧堆工艺对某些粗厚紧密织物达不到质量要求,尤其是纯棉织物的关键性质量指标。
针对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徐谷仓组织染整工艺、设备、助剂等有关专家和金咸穰、蔡明训、沈淦清等教授进一步探讨和实践,通过修正冷堆工艺,采用透芯冷轧工艺液,将流程分为中心驱动打卷堆置、高温热碱处理和高效水洗三个阶段,终于获得成功。1994年,在第三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讨论会上,徐谷仓介绍了冷堆后采用高温热碱处理的实践经验,使冷轧堆碱氧一浴法前处理短流程工艺在全国得以推广。
徐谷仓长期从事染整工厂的设计建设,积极推广染整新工艺、新技术,倡导短流程前处理,推动节能降耗。与此同时,他还热心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笔耕不辍,先后发表染整论文50余篇,著有《染整织物短流程前处理》、《染整节能》等4本书。
今年3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授予徐谷仓“终身荣誉奖”。徐谷仓表示:“我将为我国的染整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