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小年轻一开口就是网店价。 ”人民广场香港名店街内,“元老级”店主叶阿姨看着顾客寥寥无几的街铺叹了口气,她坦言,这是开店以来,生意最差的一年。
面对电商冲击、郊区商业分流、消费疲软等多重压力,传统地铁商城生存状况如何?又如何艰难转型?近日,记者实地探访香港名店街、伊美时尚广场、香黛广场、亚太盛汇四家特色地铁商城,发现商铺人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为了安然 “过冬”,商城方面使出浑身解数,通过给予租金优惠、提高餐饮比例、推时尚造型服务等方式减少租客的经营压力,吸引客流、提升人气。
【香港名店街】
开业时间:1995年
特色:潮流专卖店
定位:针对18到25岁年轻人
现状:业绩下滑 年轻人开口就是网店价
上周三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人民广场地下的香港名店街,看到潮流街内顾客寥寥,一些相邻摊位的店员们聊着天。
叶阿姨在名店街上做了十多年饰品生意,也见证了这条街从辉煌走向没落,谈及今年的生意,她叹了口气:“看看现在的客流就知道了。 ”作为名店街的“元老”,叶阿姨的首饰店生意一直不错,有相当多的老客户,不光是本地的学生族、白领,甚至部分国外顾客都会不定期光顾,“有个日本顾客每年都来店里买饰品,甚至女儿结婚时候的配饰都是从这儿买的。 ”
近年来,电商便捷的购物体验很大程度上对实体店造成分流,“其实从去年已经有影响了,但今年生意特别难做,小年轻一开口就是网上多少钱,甚至有人当场拿手机上网查价格,看看在店里买会贵多少。 ”名店街内另一家知名女装专卖店销售人员也透露,今年销售不如往年,“同样的品牌,我们这里的生意不如百货专柜。 ”在名店街紧邻的1930风情街内,一家衣帽服饰店店主告诉记者:“以前这里还有些外地游客,今年游客少了,大多都是本地人来买。 ”
除了网购冲击外,这条传统地铁商业街所面临更主要的问题是,老顾客在流失,新顾客难培养,沪上某高校大三本科生Hailey告诉记者,高中时,她和同学常光顾香港名店街、迪美购物广场等地铁商城,随着网购日益便捷,再加上田子坊等特色园区兴起,这些老牌地铁商城已失去往日魅力。
网友 “野野野小囡”也评论称,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来逛,喜欢里面的小东西,不过现在人大了,理智了,很多小东西用不着也不买了。
应对:扩大餐饮比例提人气 计划开发网上商城
记者观察到,目前,香港名店街内绝大多数都是潮流品牌店及知名品牌专卖店。上海地下商城有限公司经营开发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与其他地铁商业差异化竞争,近年来,商城方面不断缩减小店比例,鼓励品牌店入驻。“其实这两年名店街的生意受到挺大冲击,公司一方面在加强潮流品牌的调整,另一方面也要求员工增强服务意识。 ”
今年开始,名店街首次引入七叶和茶、锅道、芋贵人等餐饮品牌吸引人气,“原来地面广场内也有一些小食,但是露天经营,受天气影响很大,今年特地增加室内餐饮品牌,对人气的拉动有些积极作用。 ”
实体商业的优势在于互动与体验,名店街方面还注册微博与粉丝互动,“最近几个周末,我们举行了试吃比赛,消费者通过微博或现场报名参与比赛,三轮吃得最快的选手还能获赠iPadmini一台,这几个周末人气都挺旺的。”然而,短期活动很难长期拉动人气,名店街方面正在考虑开发网上商城,将店家联合起来,通过名店街的官网推新品或是销售,但一切都还只是设想。
【伊美时尚广场】
开业时间:2002年
特色:中高端特色小店
定位:针对有一定消费力的中高级白领
现状:时尚服务店人气不减 饰品店老板亲自上阵
伊美时尚广场2002年开业,原来的店铺数将近300家,分布于地上和地下两层,巨大的下沉式广场、环形的建筑造型是其独特的标志。与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广场不同,伊美时尚的定位更高端、价格也更高。上周三傍晚,当记者来到这家昔日的地铁旺铺时,却发现商城人气较几年前明显下滑,营业员的数量甚至多过顾客。
一家外贸时装店店员告诉记者,小店开业已有三年,由于货源独特,受到不少时尚白领的青睐,去年年初,老板觉得生意好,还租下隔壁店铺,将原本10平方米的店面扩建至现在的30平方米,“可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整个商城人气都不好,也就做做老顾客生意,这几天整个商城人都没有。 ”记者观察到,小店内商品价格都不便宜,一件大衣的售价最低也要2000多元,最高能达4000多元。
小杨的家居饰品店位于商城地下的转角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入驻伊美四年,从曾经雇员工到如今常年无休亲自看店,小杨说,这是经营最差的一年,除了销售下滑,更主要的原因是高企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现在请个营业员每天要80到120元,三四年前才60元一天,店铺的租金两年涨了20%,我这两个紧挨着的店面每个月租金要1万多,我和老公两个人亲自看店,每个月净收入加起来差不多也只有四五千元钱,只够温饱。 ”
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调查发现,相较传统零售店的落寞,造型、化妆店的日子要好过些,像王菲的时尚造型店入驻伊美三四年了,开业时只是提供化妆服务的彩妆零售店,随着顾客要求越来越多元化,王菲渐渐意识到光卖产品还不够,于是,今年初,王菲将脱毛、织眉、造型等特色服务引入造型店,“很多白领下班后要赶朋友聚会、出席正式晚会,会来店里化妆造型,生意影响不大。 ”按照王菲的计划,明年将在沪开出第二家门店。
应对:提升时尚服务比例 优胜劣汰缩减门店数
“今年的确受电商冲击比较严重,客流有所下滑,但有经营不下去的也有做得好的,我们这里的销售冠军一年的营业额有好几百万呢。 ”伊美总经理王昆在接受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有首歌叫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上海也不相信眼泪,生意做不下去不能一直叹苦经,要想办法转型,我们这里有家卖箱包的店,两年前都快倒闭了,后来还不是想办法转做水晶生意,不就开到了现在吗? ”
王昆说,相较传统的服装店,商城内的服装定制、造型店等却能在经济寒冬中处之泰然,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很难被网店所替代,“伊美这两年时尚服务店比例正在逐步提升,这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为了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小店、突出优质店铺,伊美的店铺数量已从五六年前的300多家缩减至目前的200多家,王昆坦言,原来单店平均面积不到10平方米,现在许多店铺的面积都在15平方米以上,这样既能提高单店效率,也能提升顾客购物舒适度。
“从原来的‘梅恒泰’到新开的会德丰、越洋广场等,南京西路的目标客户群就是中高级白领,伊美只能定位中高端,销售有品质的商品。 ”尽管有商铺抱怨生意不景气,但伊美方面没有降租的打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本就是商业竞争的不二法则。
【香黛广场】
开业时间:2002年
特色:主打高端服饰和美甲
定位:针对25到40岁白领及成熟女性
现状:商品价高难有还价余地 店家铆牢老顾客
记者探访黄陂南路站下的香黛广场时正值工作日的午休时间,除几家美甲店内,三三两两的女顾客在做指甲外,一些销售服装、包袋的店铺内几乎难觅客人踪影。今年是香黛广场开业的第十个年头,尽管这里给人的感觉一直不温不火,但浏览网络论坛会发现,在沪上不少女白领中,这里的美甲店和服饰店都颇有口碑。
服饰店店主阿敏从广场开业就入驻了,在她的印象中,除非典时期的“低谷期”外,十年来店里生意一直都比较稳定,主要客源都是老客户,偶尔有些新面孔,也是老客户介绍来的,小店近年来的业绩虽没有迅猛上升,但一直平稳。足够应付日常开支。
记者注意到,阿敏店里的衣服以日韩休闲类为主,开价从200元一件的T恤到千元左右的冬季外套都有,尽管相较网店同款来说价格略贵,但阿敏却认为,实体店的优势仍然明显。“网店虽然有图片、有模特图,但毕竟不是实际试穿,很多老客人买衣服还是喜欢自己试。 ”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其他地铁商城相比,这里的商品价位较高却很难有还价余地。李女士在广场开店六年多,谈起自家商品难掩自豪,“别看我店里现成的衣服不多,电视台做节目有晚会总来问我借衣服,有些租借时间太长影响现卖,我也就不太愿意再借了。”早年从事形象设计的她销售模式也颇有个性:每天限量约3名客人来店试装,此前还得打听是否换工作、换发型、身材变化等,再根据这些,为客人搭配整套服饰。
“你说网店的冲击有没有?肯定有,像今年‘双十一’之前客人就明显少了,大家都捂紧口袋想观望。不过,这个月有些白领还是跑来我这买冬装,因为网上买的不满意、货不对板。 ”李女士说,她经常“教育”顾客买10件“七七八八”的衣服,不如买一件真正适合自己的,“我觉得我的客源与网店或商场有区别,网店没这么好的质量和量身打造,商场没这么有性价比的价格,来店的客人基本都会有收获,我也习惯了做小众市场。 ”
应对:推行会员制增加忠诚度 给予租金优惠吸引商户
“事实上,到2010年之前,我们商场的形势还是处于上升状态的,但从去年底开始,销售额出现近两成的明显下滑,分析下来主要是受经济形势影响,当然网店和商场一轮轮凶猛的促销也是另一大因素。 ”香黛广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浩坦言,由于商铺零散且自负盈亏,商场想要举行整体性打折促销难度较大,为了刺激销售商场方面从2009年开始推行会员制度,店铺内刷卡累计的积分到一定额度就可兑换交通卡、电器、iPhone手机等礼品,不过市场上类似的奖励形式已不稀奇也难有很大的吸引力。
由于地下商城总体营业面积有限,近年来,一直在考虑转型的商场也面临一些尴尬。 “我们想通过在地铁通道入口那排店铺增加餐饮门店来拉动人气,不过考虑到面积有限,只能以外卖类小食为主,为了吸引商家进驻,我们在租金上将直接打折。”孙浩表示,为了照顾业绩受影响的店铺,管理公司也在租金上给予一定优惠,希望能够共同熬过今年这段“艰苦时期”。
记者注意到,香黛广场位于地铁入口处的一家小食铺已装修完毕,预计下周开业,计划入驻的十多家餐饮店铺也有部分正在装修,预计明年商场格局会有所变化,“不管店铺再怎么调整,我们的重头仍是服饰和美甲、美睫业务,这里有些店铺已经做出口碑,我们会继续做强,至于一些因货品、销售方式问题销量低迷的店铺也要做出调整,该清理的清理。 ”孙浩表示。
【亚太盛汇】
开业时间:2006年
特色:成衣定制、特色工艺品等
定位:针对国内外游客和周边居民
现状:多重夹击 700元羊绒大衣老外还嫌贵
从上海科技馆站一出来就是亚太盛汇入口,门口一条街挂满各种富有特色的工艺品或纪念品,从茶叶茶壶到玩偶模型应有尽有,往南走便是挂满各色首饰的珍珠城,向北一带则是从董家渡搬迁至此的零售和成衣定制的聚集区。这里最大的特色还不止这些,这里经常有拖着黑色拉杆箱前来 “扫货”的外国人。
记者搭讪采访时,茶叶店老板小林刚完成一笔印度客人的生意,他向记者摆摆手:“今天开门以来,生意十个指头都数得出来,太难做了。 ”小林透露,“不管茶具、茶叶还是古玩、字画,购买的大多都是游客,也就是一次性消费,客源太不稳定,加上今年经济不好,大家口袋里没闲钱,纪念品当然可买可不买。 ”小林感叹,平时客人只有零星几个,周末人气会稍旺一些。
多家店主表示,2010年世博前后是商城“最好的时光”,那时候,不少观展游客都会顺便到亚太盛汇购买纪念品,“当时有些茶叶还会卖断货,现在日均销量比起世博时起码差了30%。 ”小林说,眼下即使是多进一些品质好、口味特别的新茶,也无法刺激疲软的销量。
还有一些店铺老板把生意下跌的原因归为美元、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下跌。就连一向客源最稳定的成衣定制店店主都禁不住叹气。“美元、欧元没以前值钱了,面料成本却在涨,以前花100美元可以买一套的,现在只能买一件,老外当然不乐意。”一家专门定制羊绒大衣的成衣店店主小张说,一件女式长款羊绒大衣,卖700元,老外仍嫌贵,可700元的价格比前两年的开价还便宜,利润微薄。
此外,一些上海本地中老年人以前经常光顾的西装、旗袍礼服定制店的生意也不比从前。“以前那些阿姨叔叔碰到儿子女儿结婚,都要来订一套衣服,每年冬天,大衣、羊绒衫什么的也要新做的。”店主杨小姐坦言,“现在他们都跟我说股市这么差,忍一忍不做新的,穿穿以前的算了。 ”
应对:地理位置受限 转型只能慢慢来
记者了解到,亚太盛汇从2003年逐渐起步直到2006年,曹家渡和襄阳路上的一部分店铺搬迁至此后,才算大规模开业。管理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这里的人气一直不是很旺,但在2008年客流和销量逐年递减的趋势下,今年已是开业以来最差的一年。
“人流不多,购买力又不强,除了面料市场稍显平稳外,其他店铺生意都不好。 ”亚太盛汇管理方负责人表示,为了改善现状,商城曾考虑大刀阔斧地调整,但考虑到业主方产权结构复杂,不能一步到位,因此,近年来店铺格局一直处于微调中,个别无法生存下去的店铺被自然淘汰,引入成衣定制品牌瑞福祥及高级皮鞋定制店等,“面料市场一直是我们的特色,也是受网店冲击小的一块,我们想做精做出特色。 ”
管理方负责人坦言,除了产权结构复杂外,商城地理位置也并不理想。大幅调整的念头只得作罢,“之前我们曾新增了几家餐饮店,都是披萨、烧烤类的快餐,但科技馆附近没有大型商务区和居民区,只有路过的游客,所以即使饭店开到晚上8点,也做不到晚市生意,只能做个午市,人气也不是很好,餐饮业想要在这里生存就更难了。 ”
声音
打造个性化精巧化或服务型地铁小店
“其实上海最早开出的迪美、伊美等地铁商城都是依托地上商业而建的,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便捷性,受到很多学生、白领一族的青睐。”商业地产专家杨咏诗告诉记者,“过去的信息不像现在这么透明,小店主们哪怕只是从深圳、广州进货,货源渠道不必很独特,都能卖得很好。 ”
然而,随着网络购物、郊区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地铁商城的“黄金时代”消逝,有数据显示,1992年上海的人均商业面积仅为0.31平方米,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1.44平方米,甚至超过香港,至今年十月,上海的人均商业面积已达到3平方米,“消费者现在的选择越来越多,不仅可去迪美、伊美、香港名店街,也可到田子坊、新天地,甚至是附近的社区商业购物,市中心的地铁商城自然面临分流危机,失去原有的优势。 ”
如何在网络购物、新兴商业、消费疲软等多重压力下转型?杨咏诗指出:“以前买东西可能只是为了实用,但现在,逛小店越来越多地成为顾客和朋友一同体验、分享交流的地方,要想吸引顾客,或者销售独特商品、特殊的进货渠道,打造精巧化、个性化的小店,或者是打造无法替代的服务体验,如果还是按照以前去批发市场进货再销售的方式,那生存的概率就很小了。 ”
对于地铁商城整体而言,杨咏诗进一步指出,一方面,商城应当结合商圈客流进行特色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推出时尚服务、提升餐饮比例也是很好的留客方式,“消费者停留时间长了,消费自然也就会更多的。 ”
记者手记:电商崛起带来“鲶鱼效应”
那天采访伊美总经理王昆,问传统商业有没有感受到来自网络购物的压力?王昆反问,传统媒体有没有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这个类比颇有意思。
其实今年写的大多数关于实体商业的报道都是“关店”、“人气下滑”等,似乎这个行业正在向最好的时光挥手告别,然而,如果要在失望中寻找希望,仍不乏亮点,譬如除了“价格战”外,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注重差异化、服务、体验在实体商业中的优势。今年开始,沪上多家商场陆续推出流动饮水车、婚庆陪购、化妆室、开放式厨房等体验服务,更有商场甚至腾出一整层楼打造 “密室逃生”,用怪招奇招吸引人气。
回答王昆提出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确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新兴媒介形态的出现并未促使传统媒介的全体衰亡,只是市场会萎缩,最终适者生存。电商的崛起之于传统商业也是一样,目前看来,它已经为实体商业带来 “鲶鱼效应”,相信最后无论是地铁商城抑或是百货商场,终会是强者胜出、弱者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