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方向,明确在服装产业经济分工中的定位,以具创造力的制造提升国家服装产业价值链,进而重构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我这几年对特劳特先生定位理论研究较多,所以从定位角度谈一下定位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大家知道,定位是J·特劳特和A·里斯在1969年创造的营销理论,在美国已有40年实践,在中国也有10余年沉淀。定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品牌的定位,二是对企业的定位。这两个层面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找到选择我们的理由,也就是找到我们存在的理由。就品牌本身而言,定位理论不仅对自有品牌,而且对制造品牌同样适用,两者之间只是因为客户性质的不同,在操作层面会有所区别。当然,这背后有一个很庞大的运营配称系统。
谈起产业升级不得不提产业集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服装产业专业化分工催生了众多产业集群,而大部分都是因某一个品类而催生,比如晋江夹克催生了晋江服装产业集群,杭州女装催生了杭州产业集群,嵊州领带催生了嵊州领带产业集群,郑州女裤催生了郑州女裤产业集群,东莞大朗毛衫也催生了毛衫产业集群。这几个例子与我今天产业升级话题密切相关。产业集群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集群的升级,必然带动整个中国服装业的升级!而升级的过程,就是不断分化和进化的过程。我认为,深化企业定位必然带来产业集群进一步分化和进化,并逐渐形成三类关键业务:以打造自有品牌为核心的业务;以打造制造品牌为核心的业务;以及兼而有之,两条腿走路的业务。三类企业在定位理论指导下的不断提升,会极大带动产业集群乃至整个服装业升级的突破。
接下来,我们首先谈一下以打造自有品牌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如何升级?我的观点是通过强化核心品类,辅助系列化产品,以清晰的定位推动品牌升级,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地的产业升级。例如,福建晋江夹克集群催生了以专业做夹克30年为定位的劲霸,近年主推双面夹克的七匹狼品牌,以及众多商务休闲男装品牌,在夹克品类催生下,这些品牌找到了各自的定位,经过不断的深化和细化,推动了产业升级。
艾里斯的《品类战略》告诉我们,一个品类的领导品牌,肩负着把品类做大的使命和责任。比如之前还不被人重视的东阿阿胶,这两年依据定位思想大刀阔斧的搞品牌运作,直接带动了阿胶这个品类的发展,上游原料驴皮亦是供不应求。这几年河南“好想你”品牌的打造,也带动了新郑大枣产业的升级。一个具有清晰定位的品类领导品牌,不但自身规模扩大,附加值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一个健康的产业链,带动整个品类走向繁荣,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每一个产业集群,通过深化定位,逐步形成拥有自己独立定位的品牌梯队,避免竞争互相协作共同升级。河南服装女裤品牌在竞争中,逐渐意识到要想壮大必须抱团发展,一起把品类做大,鉴于此,我们与河南服装协会在探讨成立河南省服装品牌制造业联盟,订单统一调配,产能有机协调,加强相关信息流通,实现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通过分化定位,打造一批强势品牌,再由这些品牌来带动产业升级,是目前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打造品类制造业品牌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很强势的品类制造品牌,比如溢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衬衫加工企业,珠海振威是中国最大的毛衫制造业品牌,盖奇是丝光棉T恤制造业品牌,汉帛是女装制造业品牌,这些制造品牌都在某一品类占据主导地位,有很高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
制造品牌实际上就是通过定位实现溢价,实现附加值的提升,从而促进产业升级。而每个企业细分和深化定位的核心在于,找到自己生存的理由,找到客户选择自己的理由,这就是制造业品牌的定位之道。
所有制造品牌,都需要根据自己历史状况,规模和团队优势等基因,给自己清晰定位。制造品牌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做高附加值订单,特点是小批量,核心优势在于研发能力强,保密性和高品质;第二类是做中等附加值订单,特征是中等批量,核心竞争力是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合作模式,以及产品的性价比的提高。(我们正在实践TOC拉式补货理论,进行供应链革新。根据有效“产出观”,小单快做,买一补一,不买不生产,从而降低库存,大大提高了销售率。)第三类,关于低附加值的订单,特点是大批量,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新管理,提高效率,提高人员产出。比如鹤壁新亚一直给美斯特邦威做大批量加工,但他的创新管理做的特别好,从而获得了核心优势。
总之,以定位理论为指导,通过打造自有品牌或制造品牌,继而拉动产业升级,是我们产业发展重要的方法论。我相信,深化企业定位,找到每个企业和品牌存在的理由,把每一个产业集群都打造成品类研发能力强、产业链配套完善、品类专业化水平高的品类领导品牌全球集聚中心,中国服装业一定能实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