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它市场一样,中产阶层消费市场也有着一些营销的禁忌,触及这些领域,很可能会遭致失败。以下为笔者实践中发现的6点应该得到重视的禁忌。
不要引起大众反感
中产阶层和大众阶层多生活在一个层面,我们为中产阶层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或专属产品与服务时,操作不当很可能引起一般大众的不满,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差别对待,被轻视的感觉。
某制表企业有一则广告,表达的内容是其产品被高收入者和领导官员在佩戴,暗示这表是有钱有权的人才能佩戴的手表,带上后可以彰显佩戴者的尊贵身份。结果一般大众不买账,多很反感,而真的符合广告所表达的身份的人也担心被指炫富、贪腐而不买,结果这条广告很快就消失了。
其实,尊贵也好,品质也罢,不该由商家赤裸裸地说出来的,而是要让消费者自己感知到,而后产生认同,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来购买。尤其是面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更不能忽视这点,妄图强加给他们某些思想与观点,只会让他们嗤之以鼻。
因此,不要按照消费者的身份和收入等指标来区隔市场,更不要把这样带有歧视性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否则不仅中产阶层消费者不会买账,还会使大众消费者产生反感,并因此错过很多虽然收入不及标准,但是却愿意花这份钱的顾客。
避免产生负面品牌关联
中产阶层的消费者处于市场层级的中间位置,如果高端品牌向下延伸,想获得这块群体人数远远超过高端市场的中阶市场,就很有可能损伤原有高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结果得不偿失。
而低端大众品牌向上延伸,虽然丢掉大众消费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大众品牌想向上延伸也并非易事。因此,开拓中产阶层消费市场最好使用独立品牌或子品牌。如日本丰田汽车在开拓中高端市场的时候,就是分别推出新品牌,让每个品牌抢占对应的市场,相互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是在某些品牌阶级不明显的行业里,比如快速消费品等行业,抢占中产消费市场也要推出新品牌,至少是升级的新产品、新包装,否则差异不大的商品很难获取相对丰厚的利润,更可能不慎殃及其它品牌或商品。
不可盲目打折促销
对于中产消费族群而言,他们更在乎的是高价换来的高质,如果盲目打折,会让他们心中对商品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某知名剃须刀生产企业推出了一款定位中高端的电动剃须刀,但由于产品的高端功能并不实用,结果销路不畅,于是厂家打折促销,希望销量能够有所突破,结果促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中高端消费者对打折并不敏感,并不会因为商品减价就抵消对商品的负面看法,而打折后的价格比一般大众商品还是要高一些,结果大众消费者也不购买。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首先针对中产阶层消费者推出的商品一定要有符合价格的品质,而后在促销时,尽量不直接打折降价,这样不仅损失利润,更会损伤品牌形象。这时应该采取的是曲线迂回打折方法——通过提供相关的赠品或增值服务来拉动销售。
法国一家高端厨具厂开设有一家美食学校,购买其商品的顾客可以在这所学校学习各种美食的做法,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专业的厨具。虽然该品牌厨具价格是市场平均价格的将近2倍,但却是法国销量第二的厨具品牌。
有能力购买这样较贵厨具的法国消费者,正是相当于中国中产阶层的一群人,他们比起价格,更在意商品的品质与专业程度。通过这所美食学校,企业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增值服务,更向消费者展示了他们的专业形象,让消费者觉得,他们不仅仅是厨具的生产者,更是美食的制造者,这,正是中产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的东西。
切忌传播方式错位
中产阶层消费者对一般大众广告的免疫力很强,对广告表达的内容、语言,甚至是画面都有自己的判断和偏好,因此,在大众传媒投放广告很可能效果不彰。而将广告投放在特定消费群体关注,甚至是热爱的一些小众媒体反倒会有不错的效果。比如,旅行用品就可以在喜欢旅游的消费者爱看的专业旅游杂志、网站投放广告,费用远远低于大众媒体,效果却会更好。
比起灌输性传播,口耳相传是这个群体最佳的广告方式。这个群体通常都有一个甚至几个范围较广的圈子。比如,这个阶层中喜欢登山的人不少,而他们多会有一个登山爱好者的圈子,可能是一个俱乐部,一个社交网站,甚至是一个QQ群等。而在这些媒介间相互传递的商品信息,接收者相信并购买的几率极高。针对这个群体进行传播创新,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