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势头正盛的唯品会,似乎与它的同行们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2012年的资本寒冬后,与整个电商市场的“降温”相同,服装电商在2012年同样出现大幅度下滑。
“唯品会一家的扭亏为盈,与其特定的商业模式、先发优势等因素有关,并不能代表整个服装电商行业运营状态的好转。”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告诉本报记者,除了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服装电商本身近期并未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加上该行业电商出现较早,目前投资空间已基本饱和。
他总结道,服装电商大致有四类,一是独立品牌运营商,典型如凡客;第二种是渠道型的B2C,如名品打折和奢侈品网,唯品会位列其中;第三种是依附于淘宝或天猫的“淘品牌”,如七格格、韩都衣舍等;由传统线下企业主导成立的电商网站亦占有一席之地,如百丽旗下的优购网。
它们活得怎样?根据投中的统计,独立运营商及B2C目前来看生存状态并不理想,由于此前的“烧钱”式营销及用户获取成本的不断增长,目前多数未实现大规模盈利,已开始收缩其扩张步伐。
淘品牌的规模普遍较小,推广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其生存状态还算比较稳定。而大型企业旗下电商,其运营状态则表现不一,但多数由于缺乏互联网基因或市场的激烈竞争,发展状态并不令人满意,如此前美特斯邦威旗下电商即黯然收场。
比起各路同行,唯品会在2012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活得足够滋润。相形见绌的还有同处美股市场的老大哥麦考林——从18美元坠落到0.5美元,这只B2C第一股一度面临摘牌的危险。
但真要说其中的“秘籍”,唯品会的回答是务实和坚持。CFO杨东皓说,“我们没有什么英雄史诗感的事迹”。从2008年成立至今,唯品会最大的一次业务变革是从奢侈品走向终端大众市场,“针对女性顾客做服装,不是说这帮人有多聪明,而是这个战略模式定位清晰,并得到了坚持”。
但唯品会同样受到过诸多诱惑。杨东皓说,这些年,被唯品会拒绝的业务,包括卖大家电和卖书,以及开线下的奥特莱斯(Outlets)。
在杨东皓看来,商业地产已经供应过量,奥特莱斯模式在中国朝不保夕。唯品会把所有的业务严格锁定在线上,甚至不去尝试线下体验店。原因在于,作为B2C渠道的唯品会,很难在体验店里给予5000多个品牌“一视同仁”的待遇。
唯品会的库存闪购定位,一定程度上也绕开了天猫旗舰店正价新品的威胁;上市带来的品牌效应,则为唯品会引来了更多的品牌合作方,在货品供应商享有优势。上市一年后,唯品会把类似模式的同行甩到了身后。
而在物流端,唯品会果断避免了自建配送的沉重负担,依赖第三方物流,并对仓库采取自主的运营管理。“碰到成本高,风险大的东西,尽量敬而远之”,正是唯品会的生存逻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