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棉花市场在拔河竞赛中结束了2012年,进入2013年。纵观过去,展望来年,博弈因素加大了价格风险,棉纤维需求平衡未见倪端,往日叱咤风云的市场霸主不得不将昔日的对手变为客户,在牵动着全球棉纤维市场的同时,推陈出新的变换着采购模式。可以预见,左右市场的因素仍然很多,但再多也莫过于国家政策和基本面,这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条件。
去年,全球棉花价格史无前例的坐上了过山车,暴增和暴跌让业界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购买与销售都如履薄冰,不敢轻举妄动。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今年全球棉花用量将达到1.063亿包,远低于几年前的1.239亿包。更重要的是,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究竟如何谁都迷茫,这使世界各国的棉纺厂不得不思前顾后,踌躇不前,也促使未来数月棉花的用量进一步萎缩。
价格过山车让全球棉花供应链经历了噩梦般的倒腾。从纤维商到纺纱厂,再到织布厂和服装商,商店货架存货积压不堪重负。好在美国消费者去年初至今年初,服装零售价格上涨了5.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速度最快,同比超过过去20年任何一年。虽然如此,美国和其他主要零售市场的存货积压也重重的使价格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服装还受制于美元波动的影响。不温不火的世界各地市场也让人难以琢磨。毫无疑问,全球服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宏观,还是消费者角度来看,全球棉花需求仍然疲软,中期价格前景难料。
由于去年年初价格飙升,北半球生产者种植的棉花面积也不甘寂寞的飙升至创纪录。但由于商家越来越多趋向于保守,全球供应已饱和,市场的基本面变得越来越宽松。美国农业部预计在2012-2013年的全球库存量与消耗量之比将创纪录,它也会促进价格走低。这种趋势在美国尤为明显。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美国棉花期货(ICE)下跌逾90美分。
美国的市场面宽松。也就是说,市场年度库存使用月比预测逐步扩大,使价格承受了压力。不过,短期市场也暗示,量化宽松的美国可能使服装商店里的存货升值,因而商家更愿意囤货。
中国重新引入价格管制后,毫无悬念的影响着全球棉花价格。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国直接影响着全球棉花市场。在过去一年里,许多国际棉花商都感受到这一点。一年前,随着棉花价格全球暴跌,中国政府再次引入储备机制,这才止住了出血的价格。中国的国储量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国家棉花储备公司(储棉总公司)行之有效的制止了价格暴跌。此举也有助于缓解其他市场的压力。不仅如此,中国储棉公司还暗示政府可能购买更多棉花。这一策略大受棉农欢迎。这一举措不言而喻,也影响到了国外纺纱厂纱线成本。即世界最大的微调政策很具有讽刺意味,巨大的中国胃口可吞可吐。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2011—2012年消耗外棉达前所未有的2450万包,与前年相比增加逾一倍。相比之下,孟加拉国进口也在世界排名之列,但该国2011—2012年度出货量不到320万包。可以理解的是,这突如其来的需求导致从印度到澳大利亚再到巴西,棉花出口飙升创记录。中国的政策举动使棉纱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2012年前9个月,美国有74.6%棉纤维直接运往中国,与去年同期相比,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达到110万吨。
从如此惊人的进口量来看,毫无疑问,中国缓解了全球市场波动带来的压力。它使全球棉花价格已很难再次巨幅波动。这预示着另一棉纤维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