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阿拉尔经济的主要支柱,也是地方农民和团场职工增收的主要渠道。这两年,由于多种因素,棉花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加上种植成本逐年递增,棉花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笔者在一线工作,直接感受到棉农们的喜怒哀乐。棉农们数着棉桃、掰着指头算账,流露出忐忑和迷茫。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路高涨的棉花价格开始下跌,众多棉纺织业仿佛坐上了“过山车”。2010年其利润曾攀上10年来的最高点,而2011年和2012年则是棉价暴跌。极速下跌的棉价会对棉农产生什么影响?对产棉区的纺织企业又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成本上涨售价反降
“这两天的价格8.2元,你说我卖还是不卖?”一位叫王昌平的棉农向笔者询问,并对笔者说:2010年,他种了300亩棉花,收了80多吨籽棉,每公斤籽棉的均价超过了10.5元,刨去成本,他挣了近50万元,是他家种棉花20多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他原计划2011年要增加种植面积,但因土地承包费上涨太快,他依旧种了300亩棉花。
虽然种植面积没有增加,但由于2010年的棉花价格高,所有和棉花相关的农资都涨价了,种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他举例说,化肥去年每袋67元,今年上涨到80元;地膜去年40公斤10.5元,今年涨到了12.8元;种子去年每公斤7元,今年是12元;尤其是劳务成本,上涨最厉害。2010年棉花定苗一天的劳务费是100元,而今年至少是150元,有时还要200元。
拾花价格也大涨,2010年包吃住拾花价格是每公斤1.6元,2012年普遍在每公斤2元以上,加上来回车费、伙食费,拾花的成本每公斤2.5元,占到了棉花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以上。辛辛苦苦大半年,还没有拾花工赚的多。
王昌平说,因为2010年棉花价格很高,所以大家的期望值都很高,但没想到今年开始收购时价格一直在8.6元左右徘徊。为此,在开秤的半个多月里,王昌平一直都在观望,希望后期的棉花价格能够高一点,库房里的压着20多吨棉花没有卖。
王昌平聘请的技术员认为,从棉农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棉价越高越好,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10年的棉价是过高了。当时的预计价格在每公斤籽棉7元,谁想到会突破10元呢。这样的大起大落,如果仅凭棉农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抵御市场的风险。
加工企业赔钱出售
棉花为售棉忐忑不安,作为棉花进入市场第一关的棉花加工企业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态呢?“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我们现在把棉花收到手里,就像握着一个炸弹一样,整天提心吊胆的。”阿克苏百盛棉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说,第一天,百盛棉业的收购价在8元至8.6元之间。开秤不到20天,他们已经收购籽棉3000多吨,差不多是去年的三分之一,不少棉农已经接受了棉价下降的事实,不再囤货,开始出售。
这位负责人说,一般情况下,棉企都是靠贷款来收购棉花的,但也有一些企业是靠游资来收购的。靠游资的企业胆子比较大,在阿克苏的棉花收购企业也有游资的踪影。2010年,许多棉企像疯了一样抢购棉花,价格一个比一个给得高,你这边涨一角,那边就敢涨两角。因为资金不足,加上对市场行情没底,他们最终只收到了9000吨棉花。没想到收购结束后棉花价格急转直下,收回的棉花加工成皮棉后卖不出去吗,为了还贷款,几乎所有的棉花加工企业不得不赔钱出售变现,他们收得少,压力反而下得多。
自2012年3月起,棉花价格一路暴跌,把高价格购进棉花的棉纺织业拖进了亏损的境地。年初以3万多元购进的高价棉,纺成纱每吨要亏损3000元到5000元,棉纺企业在棉价的大幅波动中叫苦不迭。随着棉价下跌,纱线价格也在回落,内地纺织企业的限产、转产、停产,使得新疆棉纺企业接到的订单大幅减少,大量的棉纱套牢了企业的资金。工人工资要发,企业的生产要维持,资金链断裂成为困扰棉纺企业经营的最大问题。
大起大落伤害产业
早知道今年的棉花是这样的价格,还不如种红枣呢!我们2队有人种了40亩红枣,收入31万多元,每亩产值8000多元,如果是这个价格,明年肯定不种棉花了,种棉花的成本上来了,就不可能再降下去。“棉农王昌平说。不仅是王昌平,很多棉农都已经盘算着明年减少棉花种植面积。
“今年地区棉花种植成本每亩是1800元至2100元,按照平均每亩成本1900元、亩产300公斤计算,盈亏平衡点在每公斤6.33元。按收储价推算,籽棉价格在每公斤8.5元至9元,棉农的利润为每公斤2元至2.5元,每亩收益600元以上。与2010年相比,将少收益1200元。如果籽棉价格低于每公斤8.5元,会影响到棉农明年的种棉积极性,导致棉农改种林果等作物。如果棉农坚持低于8.5元不卖,地区棉花流通企业很不利。”农业方面相关负责人担忧地说。
对于棉花价格波动过大的怪圈,地区纺织业内专家称,这不是件好事。虽然国有棉企在棉花经营过程中扮演着“拦洪蓄水”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棉农的利益,也使部分纺织企业减少了收购棉花的风险。但这种波动对纺织品下游企业、中小型企业都会带来打击,业内资深人士建议,国家在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棉纺中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
投入增加效益减少
前些天,笔者下企业检查工作,在三团10连看到田埂边的公路上摩托车、板车、农用车排成了一长龙,许多棉农正将刚采摘下来的籽棉捆扎打包,准备用车驮回家晾晒。
笔者向一位正在地里采摘新棉的棉农问,“你家的棉花收成好吧?”她用毛巾擦了把汗无奈地说:“棉花是丰收了,但本钱也投了不少。”这位名叫张红玉的棉农向我诉道:“现在一亩棉花地需要肥料455元、机耕费185元、滴灌水费155元、电费54元、滴灌带92元、地膜种子110元等。2011年雇人采1公斤籽棉的工钱只要1.25元,2012年至少要1.8元到2元。就是这个价格也很难雇到工人。我家种了113亩棉花,总产籽棉51959公斤,平均亩产459.8公斤,年收入22万元。2012年同样的面积,每亩成本增加了200元,亩产减少了60公斤。说句实话,2012年的棉花采摘,俺家没雇劳力,要说赚,顶多就赚个劳力钱。”
说起棉花种植成本,沙井子灌区水利管理处棉花加工厂负责人单东林掰着手指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棉田,产量好的也就产500公斤左右籽棉。棉农自己种的成本在1200元到1500元之间。如果是承包别人的棉田,算上地租和人工费,成本将突破2000元。按现在这个价格走势,肯定就赚不到什么钱了。”看着地里白花花的棉花,他既期待又担忧。期待的是希望2012年的棉花能有个好收成,担忧的是棉花价格会暴跌。
为保护棉农利益,许多团场出台了最低收购棉花保护价的优惠政策,以调动棉农的生产积极性。笔者也希望棉农通过这个保护价优惠政策,可以清楚计算预期收益,消除职工因棉价波动造成的恐慌,真正吃下定心丸。
上下联动抵御风险
在一个多月下企业检查工作中,笔者发现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阿拉尔市棉花产业与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前部分企业销售价与收储价形成倒挂,不仅影响棉农增收,也给棉花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地区和师市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农用物资投入增长过快,棉花生产单位面积成本在逐年增加,而且近年来棉花单产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成本的增长速度,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棉花采摘成本高,形成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瓶颈。三是缺乏实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强,棉花经营过度分散,各地各厂各自为战,存在“钻”市场的现状。棉花资源的深度开发潜力和品质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转变,导致了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低,棉花产业链短,产品增值幅度小。
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地区和师市要进一步加大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快棉花的科技成果应用。增加棉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力推广和普及棉花节水滴灌技术。把中低产棉田建设成高产稳产棉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使用机采棉,减少人工采摘棉花,实现规模效益。这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花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同时,鼓励棉花加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纺织、营销等部门直接挂钩,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棉花产业运行模式。对机采棉产业予以扶持,支持机采棉大量入储,加大机采棉的推广力度,以便于棉花产品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