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加工企业积极交储导致下游用棉企业资源紧张,配额低调发放引领美棉上涨,以及市场仓单注册不对称,将在短期内催生棉价的上涨行情。

2013年1月份,棉花期价走出了一波单边上涨行情,各合约均站上20000元/吨以上的高位,主力合约甚至超过国家收储价20400元/吨,以涨停价收盘。急速攀升的价格着实让平淡的市场火了一把。
收储如火如荼,总量超600万
2012年9月份开始,国家实施了棉花收储政策,收储价为20400元/吨。截至春节,国储棉累计成交超过615万吨。根据年度产量估计,收储量占年度棉花总产量的85%以上。从这一点讲,现货市场上鲜有质量高的棉花,棉花资源基本都掌握在国家手中。由于现货市场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收购价,棉花加工企业积极交储,短期内对下游用棉企业造成了资源紧张的压力。
国家实施拍储政策,缓解用棉需求
纺织行业这两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纺织企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加之内外棉存在巨大价差,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下,订单萎缩,行业面临生存压力。由于现货市场棉花资源紧张,国家于1月14日实施拍卖国储棉的政策,解决纺织企业的用棉难问题。截至春节,共投放棉花39万吨。拍储的多是陈棉,存在着质量不能满足纺织企业要求的情况。不过,由于国储棉数量巨大,抛储将是常态性的政策调控工具,这将制约棉价上涨幅度。
配额低调发放,引领美棉上涨
进入2013年,为解决纺织企业用棉紧张的现状,国家适时发放进口棉配额89.4万吨。外棉价格低、质量好,相比国内棉花,性价比稍高。国内纺织企业采购积极,直接导致1月中下旬美棉出口签约量上升,装运量增加。在此事刺激之下,ICE美棉价格从1月中旬开始单边上涨,加之新年度美棉种植面积预期减少,多头资金积极介入。
仓单注册不对称,催生上涨行情
截至目前,郑商所棉花仓单数量仅300多张。今年3月份,2011/2012年度棉花仓单面临强制注销的风险,仓单数量将急剧减少。符合注册等级的新棉在收储政策下基本已经入储,市场中能够形成仓单的棉花非常稀少,郑商所2012/2013年度新棉仓单不足90张,明显与交易所的棉花持仓量不相匹配,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吸引多头投机资金入场。月底棉花行情出现大涨与仓单太少的预期关系非常密切。
总结
从基本面看,由于纺织企业仍然处于行业洗牌时期,订单未有实质性恢复,国内较高的库存消费比、内外棉巨大的价差都不支持棉价大幅上涨。就春节后的行情来说,短期内棉价仍存在冲击新高的可能,从而为涉棉企业创造高位卖出保值的机会。最近几年,春节过后棉价普遍存在冲高行情。短期内需密切关注1305和1309合约,在棉价超过20400元/吨时布局空单,从而使企业赚取高于国家收储价的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