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的硝烟四起,塞浦路斯收到来自欧盟的“最后通牒”,标普也因时而动下调该国评级,与此同时,经济数据再度显现欧弱美强局面,欧元可谓“腹背受敌”。而英镑的币值不断走低,下跌幅度仅次于推出了无限量宽松措施的日元。但英国的经济面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善。
相比之下,和避险货币美元扶摇直上一样,近期人民币的走势也截然不同。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3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2711,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0个基点。刷新今年1月中旬以来的近两个多月新高。
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人民币正逐步攀升为国际性的支付货币。人民币在1月已超过俄罗斯卢布成为全球第十三大支付货币。
拨开纷繁复杂的迷雾,对于央行而言,人民币维稳似乎才是硬道理。
故技重施“炒作”
近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总体维持6.27一线窄幅震荡,但值得注意的是,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强于中间价,暗示市场对中国经济乐观预期上升。
市场从来不缺乏炒作的题材,3月19日-21日,美国新任财长雅各布·卢(Jacob Lew)访华,市场纷纷预期其仍将施压人民币汇率,于是,3月20日即期交易开盘报6.2128,其间人民币汇率最高升至6.2122,突破了1月14日所创高点6.2124,即期汇价再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此后,人民币兑美元却在3月21日美财长访华结束时走低,也受中间价小幅走低的影响,交易商通常会根据中间价水平来揣摩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上的立场,3月21日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2731元,而3月20日为6.2716元。
事实上,施压人民币汇率也是美议员“经久不衰”的必备戏码,正当雅各布·卢在中国访问期间,美国国内的部分议员再次试图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指手画脚。据路透社报道,美民主共和两党部分议员于3月20日再次试图通过一项法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施压。
而自从2010年6月以来,扣除物价因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涨了16%,但许多观点仍宣称中国操控汇率。
显然,这轮升值并不仅仅是“无底线”的炒作,基本面也有所支撑,大部分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当然,还有国际资本又在蜂拥而至。
据汇丰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1.7,较2月50.4的终值小幅回升,达到两个月以来最高。
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1-2月数据显示,经济复苏态势不改。虽然零售总额和工业生产双双低于预期,但固定资产投资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走强,同比增速加快至21.3%,出口同比增速升至24%,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大幅增长50%,新开工面积也出现同比反弹。
央行“半结汇”应对
升值的动能自然离不开“热钱”。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大幅增加的出口和外汇占款,可能表明部分热钱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中国境内,以获取中国境内较高的利差,并投入不断上升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显现。
而据此前公布的1月份全口径新增外汇占款,竟达到了6836 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高点,一举超过2012年全年的外汇占款新增量(不及5000亿元人民币),上演了资本从“持续流出”到“大肆涌入”的大逆转,按照中金的估计,这部分所谓的“热钱”竟高达4700亿元!
央行最新公布的1月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也同样创出了22个月新高,新增了3515亿元,但仅占全口径规模的五成。
数据的差异,被解读为是央行的“半结汇”行为使然。显而易见,“半结汇”表明中央银行没有全部从商业银行购入外汇。“我们认为央行此举或有两个考虑:一方面是控制市场资金、维持流动性合理水平的意图,减少公开市场对冲量,另一个目的则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为敩称。
当下所谓的“货币战”也正在推高人民币汇率。 连日来,塞浦路斯危机不断恶化,引发了市场对新一轮欧债危机爆发的担忧,避险情绪继续为美元提供上涨动力。
中银国际的观点是,如日本一样想要推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不在少数。一些国家希望通过贬值来换取自身经济的发展,世界资金除了美元,流向新兴市场也成了必然。而中国自身经济的复苏也促成人民币成为当下世界避险货币之一。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认为,出口虽然今年仍面临困难,但相信中央不会用贬值的方式刺激出口,估计人民币汇率今年或有1%的升值空间。自2005年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
机制上的准备
对于“货币战”,央行副行长易纲则言辞凿凿“没有赢家”,但他强调,中国已经做好应对措施,不管货币政策还是其它机制安排,都会充分考虑到国外主要央行量化宽松的现实。
而对于机制上的准备,讨论最多的仍是人民币汇率波幅是否有必要扩大。
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的话来说,现在世界经济有那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汇率的适当稳定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她认为,目前1%的人民币汇率波幅是合适的,但不排除今后放得更宽些。
“央行汇改的方向是让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我们一贯的政策是逐步的、渐进的,既然现在提高到1%之后实际情况是比较稳定的,那么提高到5%-7%,甚至15%应该没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就等于放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称。从慎重角度看,中国监管层料更倾向于推进风险相对小、稳妥的、代价比较低的、逐步开放的政策。
对于发达国家竞相货币贬值,余永定认为,发达国家的竞争性货币贬值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货币战的地步,而考虑到中国长期双顺差的格局积累了大量外储,中国应该提升内需,且没有必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应对。他解释称,要全面看待货币贬值,贬值的确会换来出口份额的增加,但却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中国全民福利的增加没有好处。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发现,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提高汇率的弹性(波动幅度)。对不同国家汇率弹性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弹性的提高不但没有增加资本流动,反而能减少资本流动和流动的不稳定性。
而央行则明显地表态:市场决定。
周小川在两会期间表示,外汇市场上的各种交易商,对每个月所公布的货物贸易的平衡状况是非常敏感的,说明外汇改革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展,市场供求关系对于汇率的形成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主要还是跟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关,因为人民币汇率浮动,不针对单一的一个货币,对美元浮动,对欧元浮动,对日元也浮动,因此如果说其他一些主要货币不稳定,不管是升还是降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更需要人民币浮动机制灵活一些,这样才能应对其他货币的变化。”他分析说。
是不是说人民币升值过程已经结束了呢?周小川解释说,这个事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不会那么简单。对这个过程,全球经济不平衡,包括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着所谓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校正的过程也不会是很短的时期,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分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看这个趋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