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六年的金融危机中,日本总是处于慢半拍的节奏。在2008年,日本还在处理其在90年代的危机,其经济也处于停滞和缓慢但持久的贬值中。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安倍晋三领导下的政府正在用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来补救日本长期的衰退——一方面采用大量的财政刺激政策,一方面通过将黑田东彦任命为日本央行行长,他已计划尽所有可能来将年平均通胀率从现在的-0.3%推至2%。日经大涨,日元大跌,这正是日本央行所希望看到的。
目前有很多人在研究日本的成功,这不仅仅是为了1.28亿日本人民的福利;因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一项很好的自然实验,用来为美国和西欧国家演示应当如何面对自己经济中的危机。
现在关于要不要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更加激进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结合的刺激措施的讨论,还有很多未解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归结为两点:首先,央行是否会在持续衰退的经济中制造高通胀,也即印钱是不是除了影响资产价格和货币价值之外并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其次,在一个有独立央行和足够国内债券需求的国家,公共债务是否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此临界点之上由于债务/GDP比例过高,财政刺激将面临更大风险?
宏观经济学上一个很大的挑战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形势不同,很难直接将一个国家的经验运用在另一个国家上。而且危机并不是一直频繁出现,因此我们观察的样本很少。
美国2008年和泰国1998年的危机几乎很少有共同点。他们是完全不同的经济体,危机也有完全不同的原因,因此通过亚洲金融危机来总结对于美国有何借鉴是不大合理的。
但是日本不同,日本是一个大型的发达经济体,也经历过自己的银行和金融危机。日本故事相比于突然的萧条而言,更像是持续很久的增长停滞。日本当局对日元有绝对控制权,其公民对于政府债券也有足够的需求,因此日本可以做到在拥有全球最高债务/GDP比例的同时拥有低利率。
因此,如果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如果不能从长期的萧条中调整出来的话,或许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案例。
安倍晋三和黑田东彦并不能像变魔术一样提高日本企业在全球舞台的竞争力,比如让索尼打败三星,让丰田打败现代。但是他们贬值的政策可以帮助这些公司在出口时获得优势。
但是这些措施也是存在风险的。一方面,过度贬值会导致日本政府的借贷成本增加,难以维持其目前两倍于GDP的债务。另外,日本央行的宽松措施可能根本达不到其目标效果。
如果一切顺利,日本工业会有所复苏,赤字的情况会有所改善,通胀会达到每年2%的水平,债务与GDP比例会下降。如果情况不妙,我们将会看到一场典型的主权债务危机。不管日本经济走上何种道路,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