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全球经济最常见的预期是,今年可能还会有点疲弱,但明年将有所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在本周发布的半年度预测报告中称,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复苏之路仍不平坦。
从过去几天的情况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会遭遇多大阻力。
首先是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的爆炸袭击事件,这再次提醒人们,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再来看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不仅是黄金,石油价格也在下挫,这让人再次意识到,中国经济是否具有活力对全球经济而言举足轻重。而美国股市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连创新高之后出现下跌,提醒人们市场人气有可能会急转直下。
展望未来,IMF认为全球经济在经历2012年的放缓之后会出现三种不同程度的复苏。IMF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实现强劲复苏。美国不算太好,但有所改善。欧洲则比较糟糕。
IMF预计,综合而言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2年的3.2%加快至3.3%,明年将进一步加速至4.0%。这样,2014年的经济增幅在过去30年中将名列第八。
问题是,全球经济要达到这样的增长水平必须一切顺利、不能有任何差错。那么哪些方面有可能会出问题呢?
欧洲形势最令人担心。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做出的“尽一切可能”捍卫欧元的承诺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采取行动巩固联盟争取到了时间,但他们似乎正在浪费这宝贵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他们每次遭遇危机都幸免于难。谢天谢地。
但受国内政治问题等因素影响,欧洲各国政府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恢复本国银行业信心,或重振经济增长。信贷投放并未流入欧洲外围国家企业,欧洲央行也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德国和法国的强劲需求,这些外围国家就无法避免预算赤字导致财政紧缩、紧缩措施导致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又扩大预算赤字的恶性循环。
美国经济似乎仍处在持续改善的轨道上,并未因3月份令人失望的数据而受到太大影响。失业率依然高企,工资水平也没有改观,但房地产价格以及股市上涨势头(至少截至目前)已推动支出上升。美国3月份折合成年率的新屋开工数突破100万套大关,为2008年6月以来首次突破这一水平。欧洲经济衰退加剧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尽管亚洲经济在崛起,但欧盟(European Union)市场在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中仍占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比例。
但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似乎还是来自美国政府本身。IMF向美国政府提出当前赤字削减力度过大的问题,希望美国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能减小紧缩力度。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官员正在热议今年晚些时候退出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之事。退出超宽松计划的时间很难把握:如果太迟,有可能埋下金融动荡的隐患,而如果太早,市场可能会做出过度反应,经济可能会丧失增长动能。
长期陷入温和通缩和经济停滞的日本最近没有参与有关全球经济的讨论。日本新政府及央行在重振日本经济方面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果断,因此美国和欧洲领导人对日圆走软也采取了宽容态度。事实证明,日本需要实施其目前正在尝试的贝南克(Bernanke)式的超级货币宽松政策。
但日本货币政策对日本国债和汇率将产生何种影响却远未可知。鉴于日本债务负担已经十分沉重,任何财政政策的失误或是监管改革承诺的失败都可能打击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信心,从而推高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一直力图压低的收益率。
再来看中国的情况。IMF预计中国经济将实现加速增长,但该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强调,这一预期是在本周中国公布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所放缓之前作出的。中国的经济数据不大可靠,但很难想像政府会低报经济增长数据。用电量和其他指标也不大乐观。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家、前IMF中国事务主管Eswar Prasad表示,中国政府已准备接受低于过去10年增长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只要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而且在更大程度上由个人消费和生产投资推动。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验丰富的舵手,引领这艘巨轮避开信贷过量的险滩。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功令人鼓舞,但过去的成绩不能代表将来。前路依然坎坷,不可掉以轻心!
(编者按:本文作者David Wessel是《华尔街日报》专栏“Capital”的专栏作家。该专栏着重分析经济状况、以及影响全球生活的其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