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已经初显成效。这四个月以来,伴随着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兑日元上涨超过15%,创下四年以来的最高纪录。15%的贬值力度,已经帮助“日本制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外贸冲击波。
“日元贬值对于日本的主要出口行业——汽车、化妆品、制药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比较大,”日本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苏博文(Robert Subbaraman)告诉本报。
2013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上,日系车份额跃升至15%。《华尔街日报》等外媒宣称,日元贬值将严重冲击中国的外贸企业。
然而对多家中日企业进行的采访显示,并不能简单将日元贬值视为一剂毒药。在中日密切而复杂的产业链合作之中,日元贬值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多元化——并非所有中国外贸企业都受拖累,部分企业已提前规避风险,甚至还有企业能做到从中受惠。中国企业规避日元贬值风险的两大“法宝”在于货币对冲和产业基地分散。从中受惠则是因为中日企业分处价值链的不同部分,降低了价格的日本产品变得更有利于中国合资方进口。
日元贬值的外贸冲击波令韩国受损最为严重,高盛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受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影响,韩国三月份工业产值下降2.6%,远低于预期的0.2%增长。
中企对冲日元贬值攻略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日元贬值对中国整车进口而言是个利好消息。
一汽轿车一位要求匿名的负责人直接表示,“2013年第一季度(一汽轿车)利润的提高与日元贬值有关。”中国一汽与日本丰田、马自达均有合资企业。
中国汽车进口贸易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对于中国的整车进口来说,受日元剧烈贬值的影响,日本汽车的整车成本有所下降。相应地,其价格下调的空间就会增大。”
该负责人以日产汽车公司旗下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INFINITI)为例,告诉本报记者,“英菲尼迪已经开始下调厂商指导价了,一降就降2到3万元人民币那么多,日元贬值对提振日本整车出口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虽然日元突然间一路走低,但诸多中国外贸企业早已未雨绸缪。提前采取合理的货币对冲机制是诸多中国外贸企业应对日元骤降的主要方式。
“天合光能采取了专业的对冲策略,使用美元作为主要的结算币种,这样一来,某种特定币种的浮动不会对我们的盈利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光伏组件、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TSL)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
该负责人还指出,本土化是天合光能另一大法宝。“日本是非常关键的太阳能市场,因此我们一直以来采用的对策是‘日本制造’,”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本土化,天合光能巧妙地避开了日元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在2012财年的年报中,华为表示,它采取两种方式应对汇价变动造成的风险。一是自然对冲,二是财务对冲。自然对冲是指通过匹配销售、采购的货币,以实现本币平衡,尽量减低外汇敞口。财务对冲则是指当自然对冲无法完全消除外汇敞口之时,采用外币贷款(含长债和短债)的方式进行管理。
“我们的外贸交易都采取了一揽子货币的政策,而且会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日元贬值对我们并没有产生太多影响,”中国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Neusoft)的新闻发言人亦向本报表示。
韩日贸易战争升级
“和中国相比,日元贬值将使得韩国的外贸企业受冲击更多。因为日韩在许多产业上,特别是在高附加值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构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譬如现代和丰田,三星和索尼,”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苏博文(Robert Subbaraman)告诉本报记者。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受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影响,韩国三月份工业产值下降2.6%,远低于预期的0.2%增长。
“日元贬值对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厂家构成了冲击,”中国汽车进口贸易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日本汽车可以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多的销量,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伴随着日元跳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今年的国内生产计划提高至310万台。据日本东洋证券株式会社测算,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每降低1日元,日本的大型汽车制造行业今年的利润将增加约4000亿日元。
但也有韩国公司防患于未然。“作为一家全球跨国公司,LG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工厂,包括在中国、巴西。通过这样的分散策略,工厂之间可以进行互补,因此较好地规避了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冲击。从长期来看,即便日元继续贬值,也不会影响我们调整战略,”韩国第三大公司LG集团全球通讯部门主管肯洪(Kenneth Hong)告诉本报记者。
“我个人估计,到今年年底,美元兑日元可能跌至102;到2014年,可能进一步下滑到106,”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苏博文(Robert Subbaraman)告诉本报。
相较于野村,高盛以Naohiko Baba为首的日本研究团队的预计则更为悲观。他们认为,美元兑日元将于2013年底下挫至105,并于2014年跌至110。
针对日元继续走弱的前景,韩国知识经济部的相关官员告诉本报,韩国政府已于4月16日正式推出17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帮助韩国企业提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