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四川彭州石化项目引发部分成都市民质疑后,5月16日,云南炼油项目再度遭到昆明部分民众抵制。而同样的场景,几年来也曾在厦门、大连、什邡、启东、宁波等地上演。各地以PX为代表的新建石油化工项目,陷入了“政府想上马,民众就抵制”的怪圈。
石油石化产业是国家重要支柱产业,政府从国计民生大局出发,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布局,却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这就犹如拧着的绳,两股劲儿越拧越紧,矛盾根源到底在哪儿?
仔细梳理每一次PX项目风波的产生,不难发现,人们对PX项目的反对,最初都源于传言对PX这种化工原料的描述——“高毒性”、“高致癌、致畸性”“易爆炸”,甚至会“秒杀一座城市”等等。正是这些危言耸听的传言,催生公众恐慌,继而使公众对政府、企业产生不信任并引发对立情绪,最终导致上街“散步”抵制等风波。
实际上,PX是国际公认的低毒类化学品,与汽柴油属一类,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PX对人体有致癌、致畸性。PX在生产过程中伴生的毒性物质,通过现代炼化、环保科技手段完全能够有效控制。
当今世界,PX已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塑料包装材料、纺织用品等,都是PX原料做的。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PX消费国,但国内生产能力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PX和石油化工项目,人民生活更离不开。
那么要走出PX和石油化工项目的困局,突破口在哪儿?
有媒体调查显示,仅有过半的受访者“听说”PX有风险;表示“不了解”的受访者占33.7%。看来,解决PX难题,就要先从普及PX知识入手。
如今,民众获取化工知识还缺乏有效途径。书本知识晦涩专业、获取不方便;纵观国内各大媒体报道,往往只关注PX和化工项目事件本身,少有媒体以详细、易懂的方式介绍相关知识。而更多的民众利用网络,得到的知识不仅不权威,而且网民只言片语的发帖往往不够全面客观,缺乏理性,更容易让民众恐慌。
5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关于“PX项目的真相”报道,节目邀请了多位专家,解读了有关PX的诸多疑问。5月1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美丽化工——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同时,中国石油报专门策划“七嘴八舌话PX”的系列科普报道,利用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并以轻松活泼、一目了然的图文形式,向民众介绍PX和石油化工知识,受到了网民的肯定。这些做法都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意识到了普及PX及石油化工知识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
然而,要消除民众顾虑,仅靠普及相关知识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政府、企业与民众间搭起“信任”的桥梁。事实上,“信任”是每一次风波的关键词。政府、企业不仅要多做开放式宣传,让民众走近PX,走近化工项目,让民众去切身体会,更要在公众关心的关键问题上,包括项目立项、选址、污染排放标准制定、环保措施建设等方面,做足功课。前不久,四川石化就网民关心的问题连续向社会公开发表声明,昆明市政府从以民主恳谈会等多种方式与公众进行真诚沟通的做法值得称道,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公众的情绪,为政府赢得了理解和信任。
连续发生的群众反对PX及化工项目事件,表明此类事件不是偶然。消除公众对PX及石油化工项目的恐惧已是当务之急。知识的普及、信任的建立,相信能让PX困局中越拧越紧的绳松下来。在沟通顺畅、机制透明的前提下,也就能找到那把开启困局之锁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