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召开的“棉纱期货合约规则论证会”上,来自路易达孚、无锡一纺、安徽华茂等十余家重量级涉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目前郑商所推出棉纱期货的“软硬件”条件相对成熟。该品种上市后,与现有的棉花期货将更具“兼容性”,也更有利于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服务生产经营。
纺织企业期待新避险工具
棉纱的上游是棉花,下游是纺织品,棉纱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承载着较多的价格信息传递任务。由于纺织企业产业链长,涉及企业众多,现货企业的避险和投资需求都比较强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棉纱产量2225万吨,约占全球的40.3%;同期,消费量为2321万吨,约为全球总量的一半。其中,山东、河南、江苏三省的棉纱产量约占全国的60%,华东地区棉纱的消费量也超过了60%。
菏泽弘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强表示,2004年棉花期货上市后,一些企业开始利用棉花期货对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部分纺织企业的经营模式。不过对于下游的棉纱产品而言,依然只能通过棉花期货进行相关性套保。“虽然二者的价格相关度很高,但由于棉纱的影响因素更多,因此套保的效果有限。”张国强表示。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自然就想到了棉纱期货。”湖北白银棉业的副总经理李春认为,棉纱下游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日益强烈,而棉花期货辐射范围有限。作为棉花直接下游产品的棉纱是完全市场化的,没有价格管制,可供实物交割量充足,质检和运输也都很方便。“在此情况下,纺织企业要求上市棉纱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果郑商所棉纱期货上市,我们非常愿意进入这个市场,利用期货工具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无锡市第一纺织厂厂长周晔珺认为,郑商所研究上市棉纱期货将有利于丰富和健全棉花产业链品种体系,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套期保值链条,满足现货企业的需求。
棉纱期货推出条件成熟
郑商所在2004年推出了棉花期货,为了更好的利用期货工具,相关涉棉企业自然希望未来的棉纱期货能与棉花期货实现“完全兼容”。
“作为棉纱生产的主要原料,棉花期货已在郑商所上市运行多年。这也为郑商所建立了运作棉花系列期货产品的优势。”对此观点,山东岱银纺织集团副总经理梁宝华表示认同,郑商所在研究力量、知识储备、市场熟悉程度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已经较为成熟。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下,郑商所探索出了诸如“银丰模式”等棉花期货服务“三农”和服务棉花产业链的成功模式,这都为推出棉纱期货积累了经验。从区位方面看,郑商所地处的河南与江苏、山东共为全国三大棉花主产省,且毗邻主要消费地,这有助于其在棉纱期货的前期推出、后期管理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涉棉企业对郑商所的制度规则、交割仓库等方面已经十分熟悉。郑商所推出棉纱期货后,不但便于相关企业参与市场,而且利于实现产业链品种的"完全兼容",棉纱期货可以和棉花期货甚至相关的化纤品种PTA期货一起形成丰富的品种组合工具。”冠通期货的副总经理赵国新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延续性角度来说,在郑商所上市棉花系列品种,便于监管部门通盘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和企业实际需求,方便规则制度的完善协调,即便出现了极端行情,也能更快速高效的疏导化解市场风险。此外,在交割方面,由于棉花和棉纱属性相似,可以优选棉花交割仓库作为棉纱交割仓库,加之棉花交割仓库的服务对象多为轧花厂和纺织企业,这与棉纱期货交割服务对象基本一致。因此,参考棉花交割仓库布局设置,可避免棉纱期货价格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方便棉纺企业交割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