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5月份数据维持了增长势头,但基于今年是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扩大消费政策最少的一年,在多头挤压“水分”的环境下,未来消费增速不容乐观。如何将“会走路的钱包”留在国内市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购金热”退潮高端餐饮持续下滑
如业内预期,黄金投资消费激增只是一个阶段性行为,并不反映实际消费购买力的趋势性向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金银珠宝类消费实现269亿元,同比增长38.4%,较4月份同比增长72.2%相比,减少了33.8个百分点。很明显,中国大妈掀起的这股“购金热”已经降温。
黄金热卖的降温,也令百货商场从日前出现的“爆棚”回归到了常态。据市场研究机构莫尼塔的调研显示,几乎所有的百货商场都认为今年的销售环境难有明显好转。
另外,原本在消费分项数据中并不起眼的餐饮业,因为今年“三公消费”的抑制而变得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5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尽管比4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但依然延续了自3月份以来的低迷状态。
消费“水分”进一步被挤压
投入总额达265亿元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于5月底正式到期。赶搭政策“末班车”令5月份家电销售火热。
数据显示,5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额达629亿元,同比增长21.5%,较4月份加快了6.2个百分点。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日前在上海说:“中国家电业原有的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由于这一补贴政策是从2012年6月1日启动,翘尾因素拉高了今年5月份家电消费的同时,也意味着今年6月份以后这一消费增长的空间将减少。”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
今年社会消费将更接近无“水分”的增长,一方面是因为2013年是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扩大消费政策最少的一年,没有任何贯通全年的扩大消费政策;另一方面是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泡沫将会被明显挤出。在中央倡导节约的风气影响下,过度、超前、奢侈消费出现明显下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公务消费限令与反腐、倡导节约等举措的严格执行对国内消费的短期负向影响逐步显现。
商务部研究院《2013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预测,全年消费增速将继续回落,保持在13%左右。
把“会走路的钱包”留住
中国消费者出国购物早已不是新闻,但近日又得一新名号——“会走路的钱包”。其实,“会走路的钱包”表面上是说中国游客来去匆匆,有钱而且敢花钱,但同时也反映了国内厂家、商家及管理者留不住国人钱包的尴尬。
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访美中国游客将近110万人次,增速位列十大客源国第一;中国游客在美人均消费达7000美元,在所有海外游客中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日本游客多消费2500美元。
准备从法国回来的杜女士深有体会地说:“在这里居住的3个月里,每一次去逛商场都能碰到来扫货的中国人,虽然有一些人已经转入购买低调内敛的隐性奢华商品,但是许多中年妇女依旧偏爱带有醒目品牌符号和LOGO的奢侈品大牌。”
除了人民币升值、海外品牌款式新颖等原因,价格差异依旧是中国消费外流的主要因素。据了解,奢侈品在中国的市场零售价组成部分中,进口税率平均值16%。相比之下,北美市场国际奢侈品进口税率平均值为10%。“2013年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当前我国扩大消费战略的落实首要任务应该是完善顶层设计,这是中国的消费政策从‘一时一策’和‘一事一策’的临时性措施向长期稳定的消费政策转变,是逐步建立起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赵萍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影响消费增速的环节有很多,但收入历来是与消费直接挂钩的要素之一。这两年对于中等收入的培育和关注度还不够,促进消费的关键仍得从深层次的体制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