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3年全国约有699万大学生毕业,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然而,北京高校只有27%的毕业生、上海高校只有3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这也是有史以来毕业生就业最低的数据。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大四辅导员于浩说,该学院今年共有143名毕业生,有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表演3个专业方向,截至5月底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一共只有10人。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高校的不断扩招,未来几年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传统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过去10年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了5倍,但白领工作的职位并没有相应增加。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减少了15%。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在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中,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是最高的,超过16%,是只接受过小学教育人群的4倍。以上现象对我国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业的冲击是不可小觑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饰制造和消费国,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正被激发,但服装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人才短缺。
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的薪酬报告显示,2008年以后服装行业人才向其他行业外流的现象明显,这让本就闹“人才荒”的纺织服装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纺织服装业员工流失率高是行业普遍现象,常常好不容易想尽办法挖来人才,没过几个月就走了。据相关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能提供的多数是低端就业岗位,大学生接受不了这样的收入和待遇,但目前产业结构并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高端的岗位。
比如传统产业相对来说工资福利待遇不高,生产条件不好,吸引力不强。“80后”、“90后”就业观念改变了,不愿意进入传统产业。由此,首届中国大学生时装周于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鼓励社会改变“轻纺织”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纺织服装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时尚产业、创意产业。
有企业负责人对记者抱怨说:“我们不缺管理人员,缺的是熟练技术工人,现在的大学生一听到要下车间,根本就不干,即使来了,也是干不上几天就跑了,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玩失踪,这样的大学生,我们不敢用!企业看重的是能力,把一个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技术熟练、业务熟练的合格职工,需要很长的时间,企业要付出很大的培养成本!很多娇生惯养、华而不实的大学生一来就提条件,说不得、苦不得,企业是要追求效益和利润的,对这样的大学生肯定是用不得!”
纺织高等教育之怪现状
眼下,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了,可是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界,又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学生说我很委屈,没有机会实践;学生家长说我花了这么多钱,教育经费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可是最后没有多大的收获。政府部门也发现,我们现在产业升级,亟须高端人才,可是我们却面临着人才短缺。在记者看来,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满足产业的需要,那就是失败的教育,就像一些公司出的产品消费者根本不需要一样,这样的公司最后是一定要关门,一定要破产的。
比如记者日前在北京朝阳人才市场举办的第52届服装专场招聘会上了解到,招聘会上除了销售专员、销售经理等销售类职位空缺较大外,由于服装自主品牌市场需求,职业装设计师、内衣设计师等行业细分类设计人才需求激增。然而在招聘会现场大多数为男女装的设计人才,他们对于职业装设计、内衣设计的经验比较缺乏。北京五美世家服装有限公司HR表示,该企业主要以生产女性塑形内衣为主,招聘过程中由于未能现场看见求职者的专业作品,企业还需综合考量以后再通知求职者复试。类似这种在产学研对接上存在的问题很多。
纺织学科是典型的技术应用型学科。虽然“产学研用”在纺织行业被推到很高的位子上,但是校企合作仍然是一对矛盾体。在全国纺织行业范围内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创建了一些成功的合作模式,但建立长久稳定合作关系的学校,还不足总数的1/4。原因在于只要一方没有了利益驱动,合作就没有了互利,更达不到双赢的结果,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认为,出台《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法》势在必行。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有贴近产业、了解行业的教师资源,现在好多教师都埋头科研,对实际生产所知甚少,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合格人才的。院校不仅要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也要培养出优秀的师资资源,实现良性循环,长足发展。
企业急功近利轻视人才培养
如果说校企合作是一对矛盾,那么企业则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处于优势地位。正略钧策合伙人刘红军认为,企业招人难通常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企业方面要反思,企业是否会因过高赋予了对将引进人才的期望而不当地增高了招聘门槛?人员甄选系统是否得当?
目前一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技能人才。在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视为直接的损失、间接的利益,近期的投入、远期的收益。由于一方是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院校,一方是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在这对矛盾中,很难达到对等和均衡。
另外,刚毕业的学生实践技能差,备受用人单位诟病。
在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纺织服装行业大多实行“师傅带徒弟”模式,企业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培养一个职工。近年来,随着新的用工形势的变化,师徒关系不再明显,特别是80后和90后这一代人个性很强,往往不屑于“师傅带徒弟”模式,无须看他人的脸色行事。与之而来的,是新入职的80后和90后年轻人向往“白领”身份强过“蓝领”岗位,不愿意在一线工作,加上看不到自身发展前景,稍有不如意便辞去工作,人员流动极大。
总之,记者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更加深入地看本质,不要只就现象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记者认为,虽然大学毕业生自身、高等学校教育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只有科技转化、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等环节在中国的产业中不断地被强化,行业和企业的软实力不断地被增强,那么就业难问题才可得到适当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