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纺织业的日子不好过。
看规模,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总产值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与过去20年均超过20%的增速相比,2012年的增速出现很大下滑。
比利润,2012年,全行业实现利润约2500亿元,增速仅在2%—3%之间。
出口则是行业最大的问题,全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额同比增长3.3%,增速是30年来出口增速倒数第二低的一年。
然而,忧中见喜,家纺、产业用两大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约为15%和16%,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这两大行业的共同工艺特点就是以经编为主。
艰难年,经编一枝独秀
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经编产品“上天入地”,小到蕾丝花边、提花网袜,大到风力叶片、高铁列车,从内衣、床品到建筑、医疗、航空航天材料,都少不了经编面料的贡献。
据介绍,中国经编产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我国经编业以年均高于25%的增速迅猛发展,到“十一五”末,仅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这四大经编产业集群地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就近1353亿元,从业人员达29万,经编器械达到3.8万台,占全世界总量的85%,是我国纺织业中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
“经编产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国产经编设备和技术的快速提升密切相关。相对于梭织技术,针织行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噪音;而在针织行业中,相对于纬编技术,经编技术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说。
经编的优势在去年更为明显。2012年,纺织业运行压力较以往有所增加。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持续,出口订单不足,而受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及生产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棉纺等产业的竞争力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去年我国经编机械出口均价67993.47万美元,同比增长50.7%,经编产品出口总量64.47亿米,同比增长8.8%,是纺织行业中出口增长最迅猛的。福建长乐、浙江杨汛桥、常州润源等产业集群的产值增速分别超过了30%、20%、50%,经编业从“草根工业”成长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经编行业最不愁的就是市常针距变一下、原料变一下、工艺变一下、花样变一下,经编产品就千变万化,是纺织工业中覆盖面最广的产业,也是抗市场风险最强的产业。而且其制造效率高,生产环境好,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最高,因此也是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说。
巧创新,企业各有所长
经编业能一枝独秀,除了行业本身的特性,几大产业集群能够提早转型、谋求差异化竞争,则是在低潮年也能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浙江绍兴杨汛桥是全国窗帘窗纱名镇,去年经编业实现了23%的增速。这个不足38平方公里的小镇,共有经编企业892余家,年产经编布49.5万吨,产值123亿元。在新世纪之初,杨汛桥也曾走过同质化竞争的歪路。大小企业一同陷入价格混战,以至于不得不在品质上做手脚,使市场口碑十分脆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杨汛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也使产业集群更加清醒,各企业开始谋求转型,走上一厂一品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如今,在镇上22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经编企业中,找不到一块款式雷同的面料。
“先发地区总会先碰到发展中的问题,就如同先登高的人先缺氧。不过,这也让我们早转型,早升级。今年广交会上,我们企业报价都不低,有些价格甚至高出大路货的一倍,这就是早转型的甜头。” 浙江绍兴县杨汛桥镇党委书记孙爱保说。
不断升级技术工艺,主动创造市场需求,也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去年9月,针对市面上的家纺面料大部分密度只有60支,浙江骏联家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大提花120支双丝光高级面料。这种垂性极好的面料,售价比大路货高出一倍,却供不应求。“去年12月投产,今年2月就卖出了20万米,研发投入早就收回了,还使今年前3个月的效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目前全国只有我一家能提供这种面料。”浙江骏联家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宇介绍,这些年企业毛利保持在20%左右,主要是能生产人无我有的高精产品。“我们早就摆脱了靠跑量赚钱的粗放模式。如今我只卖货给品牌商,因为他们有议价能力,我有提价空间。不靠低价竞销也使企业可以轻松消化每年10%递增的供应成本压力。”
除了技术创新,经编企业还注重经营模式创新。
2012年,做了多年高端外销的华欣家纺,在国内推出了成品窗帘选购模式,即根据我国标准化小区的建筑标准,提供2米至5米7种固定宽度的成品窗帘。每月推出20多款不同花色设计,但尺寸都是固定的。
“我们让买窗帘像买裤子一样方便。只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扦个边,就能直接悬挂使用。简便的使用方式,直接刺激了消费需求。”华欣家纺董事长胡明水介绍,长久以来中国家庭买窗帘都是工程式的选购方式,看面料、量尺寸、加工制作再悬挂,费时费力又麻烦,这与国外的服务完全不同。“如今杭州专卖店和天猫商城里的生意都不错。复制别人的传统模式,我们转型内销的路会很难。是商业模式创新,让我们有了后发优势。”胡明水说。
有差距,需补足一口气
尽管我国经编业的成绩不俗,但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实力差距仍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主要经编产品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2.19倍,经编机械的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3.93倍,差距十分明显。
“我们产品质量和品种都有所提升,但还是差一口气。”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南梁分析,中国经编业在四个方面仍待提高。
关键技术上差口气。像整经等技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使我国面料的白度、硬挺度均不如国外。再比如经编机械,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的转速已达到2000转,并实现铺纬均匀,相当于“既要马儿跑得快,还要马儿不吃草”,而国产高速经编机达到1000转就已不易。
行业理念上差口气。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纺织不是一个精密行业,工人手抓抓就算生产管理,可国外同行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计算机控制下的精密制造已成为行业主流。
质量控制上差口气。国内小批量生产质量可控,大规模制造的品质控制就不稳定。例如,在灯光的照射下,国外高档氨纶织物平滑如纸,而我国同类产品却能辨识出条条经纬。
品牌营销上差口气。目前我国还缺少经编业的品牌企业,而国外无论是面料还是纺机都有知名品牌,并享有绝对的话语权。
尽管就差这一口气,但中国经编业“补气”已经刻不容缓。据介绍,与其他纺织技术不同,经编技术不仅应用于民用领域,还覆盖军用、医用等领域。一些超轻、超雹超强经编材料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基础材料。其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被国外长期垄断,即使高价也无法购买,已经阻碍了下游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瓶颈。
“中国内需市场将是未来10年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为经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沈顺年认为,中国经编业已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以经编为特色产业的产业集群生产优势明显并有了一定的技术和市除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十二五’中国经编必将迎来质的飞跃,在世界经编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