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政府网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等事项。会议研究确定了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倾斜、支持企业“走出去”、助推消费升级、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和严密防范风险政策等措施。
点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事项中,中国政府继续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仍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主,特别是金融货币政策方面,明确要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不再以以往数量推动为导向,要求盘活存量货币坚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因此,指望货币政策出现松动目前不切实际,资产证券化和做大债券市场等是主要手段,这些领域拥有大发展的机会。在经济结构方面,会议要求金融政策支持淘汰调整过剩产能,助推消费升级,投资增长料继续减速,消费能否加快抬头值得关注。
2. 中国央行公告,央行将在周四发行人民币20亿元91天期央票。
点评:昨天银行间资金价格继续大涨,7天SHIBOR已升至8.0750,凸显资金面紧张。央行周四继续发行20亿元央票,全周实现资金净投放已是大概率,但央行态度依然明确,目前银行间结构性的资金面紧张不会令央行采取宽松政策,因此降准等措施出台可能性不大。这种局面的缓解有待金融机构间自身完成调整。
3. 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报道,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脚步渐进,多位发改委官员证实,由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而人口聚集势必给交通、医疗和建筑带来压力,因此需要更为合理的资源调配和布局,智慧城市正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转型。
点评:新型城镇化规划迟迟难以定案,地方政府不能贯彻中央政府思路,难以理解新型城镇化和将其转化成方案,关键还是地方政府思维模式停留在以往阶段,而且能力也可能有限。发改委强调新型城镇化是重要内容是智慧城市,这有利于展现新型城镇化的蓝图,预计未来方案也将朝这个方向大力推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资源整合和规划能力暂且不论,相关的硬件设施可能先行上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表、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前景较为确定。
4. 中国证券网报道,上证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家能源局正在制订《可再生能源供热实施方案》,方案重点落在供热应用上,以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供热方式为主,预计年内出台。另据协会人士透露,一份《太阳能供热制造意见》也在起草中。
点评:可再生能源供热如果能够推广,将有效增加太阳能等领域需求,中国自身需求的增长对这些行业将构成积极利好。如果可再生能源供热市场打开,对传统供热系统可能形成替代,该领域的煤炭需求或相应减少。
5. 《证券时报》报道,近日,赣州市矿管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有关部门对稀土私矿进行全面打击,多数私矿库存被查封。受此消息影响,部分稀土贸易商选择观望后市,稀土报价开始上调。
点评:赣州加大打击稀土私矿,查封私矿库存,将减少稀土行业供给,对稀土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这一轮安全大检查会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需要观察,若检查力度和范围较大,将进一步提振稀土价格,稀土股基本面可得到改善。
6.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昨日(6月19日),有消息称,因涉及严重环保问题,多家草甘膦上市公司中层被抓,包括新安股份建德工厂厂长,另江山股份也有人涉案。新安股份办公室副主任斯坚华间接承认了公司有人被抓的事实,不过他表示,该事件目前尚无定论。江山股份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网上的传闻,但可以保证江山股份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被带走。
点评:消息直指草甘膦行业污染问题,这也是中国最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所出现的情况,而上述解释更明确严格了涉污入刑的标准。如果草甘膦行业人员因涉污被抓最后得以证实,则行业整顿将难以避免,涉案上市公司经营或受到负面影响,行业产能供给可能收缩,但行业中优秀企业将从中受益。
7. 《华尔街日报》报道, 美国股市全线走低,受有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缩减宽松措施的迹象影响;高派息率的个股领跌。道琼斯指数跌206.04点,至15112.19点,跌幅1.35%。标准普尔500指数跌22.88点,至1628.93点,跌幅1.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8.98点,至3443.20点,跌幅1.1%。
点评:昨晚美联储并未决定QE退出,但贝南克透露了今年晚些时候退出的意向,使得市场担忧再度提升,美元随之大幅走高,美股也出现显著下跌。预计今天亚太市场也会受到QE退出担忧的影响。
综合评论:
中国股市近日持续走弱,基本面因素是主导原因,因此部分周期股虽有超跌反弹,前景仍不容乐观。上证综指技术反弹要看短期均线能否突破,否则弱势反弹高度不宜乐观。成长股虽然有估值压力,但现在市场主要矛盾是在宏观经济而不是估值压力,因此成长股表现或继续优于周期股。美联储给出年内晚些时候可能退出QE的预期可能对中国股市不利。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