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朋友聚会,一位意大利友人得知笔者在纺织服装类媒体工作,来自时尚之都的她正有投资意向,便饶有兴致地询问起国内服装品牌的情况。交流过基本情况后,她忽然不解地问:“我去过一些商场,中国的服装品牌价格很高,导购告诉我这都是国际品牌,可这些牌子我之前怎么从没听说过?”笔者顿时语塞,同样的问题笔者也问过导购,他们的回答是:“我们这是国际品牌,面料都是意大利进口的。”可这个理由怎么讲给一个意大利人听呢?
这种问题并不是个例,不仅外国人不解,我国消费者也有许多困惑。尽管“中国制造”力求给世界留下“做世界人民都穿得起的国际品牌”的印象,但多数民族品牌的价格还是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深圳某女装品牌负责人曾表示,她们的服装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涨幅递增,一条裤子售价近3000元,大有逼近甚至超越国际一线品牌的趋势。
相比之下,此前成为焦点的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的计划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些启示。为了防止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克里斯蒂娜以“用280比索让所有阿根廷人都穿得起衣服”为口号,推出了一个名为“NyP”的服装品牌。“NyP”在西班牙语里是“国家的”和“人民的”二词的简写。目前,“NyP”只推出了男装系列。阿根廷人可以买到一件男式衬衫、一条牛仔裤、一双鞋和袜子,总价不过280比索,约合人民币350元左右。克里斯蒂娜还强调,这个品牌走的是纯国有化物美价廉路线,单件产品不超过100比索,约合人民币115元。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也要采取同样的做法,但这些年国内的民族品牌一直在奔走呼吁,期待被关注、被认同,然而作为大众消费体验类产品,动辄令大众咂舌的价格又怎能让国人轻易亲近?相比国际品牌在绞尽脑汁争抢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占据天时地利的民族品牌,在期待被认可的同时能否先放低身价?希望国家、行业多扶持一些让绝大多数消费者穿得起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