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今日在报道中援引一份内部会议资料称,过去的几周中国银行业出现“钱荒”恐慌,货币市场利率飙升至历史高点,央行这一铁腕举动另有隐情:面对失控的信贷增长,央行已别无对策。
然而央行未能让市场理解这一意图,当时正逢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收缩QE导致全球资本逃离新兴市场,人行此举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紧张情绪。央行和一些高层官员笨拙的应对方式暴露出了他们在预见市场(国内外)如何解读官方行动方面缺乏经验。
华尔街见闻此前报道,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接受路透专访委婉表达对央行未能及时出面澄清的批评,承认工行也一度“紧张”,用了几天才弄清楚风险。
钱荒事件的来龙去脉:
6月初的第一个礼拜,一些金融机构贷款增长比较快,尤其是票据业务增长过快,因此出现了头寸紧张。在24家主要银行中,当时有半数银行的新增贷款甚至超过此前一个月的新增贷款。一般而言,6月末是商业银行的考核时点,银行有可能“冲业绩”,前10天信贷投放就接近1万亿的现实,让央行感到担忧。
6月7日,市场传言某银行60亿同业拆借资金到期未能偿还导致违约,当日上海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230个基点至8.45%,这是自2011年7月以来最大的涨幅。
端午节前,部分银行显露流动性紧张迹象,进入货币市场融资的需求上升。在市场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央行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迅速介入。报道称中国央行试图迫使中资银行将贷款撤离影子银行;为达到这一目的,中国央行停止向银行间市场投放流动性,这实际上相当于倒逼正规银行调整贷款行为。华尔街见闻此前曾报道称,央行铁腕应对银行间市场,意在治理同业资产期限错配、投资非标资产等问题。
6月19日,央行举行内部会议,央行称6月前10日的信贷贷款规模达到1万亿是前所未有。WSJ看到的内部会议纪要显示,在会议上,邮储银行、中信、民生和平安等多家银行遭点名批评。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暗示,商业银行在遇到麻烦时不应当指望央行提供资金支持,就算经济放缓央行也不会放松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既不会放松,也不会收紧。
6月19日晚些时候,中国央行的决定得到了中国国务院的认可。国务院在央行会后发布声明称,将合理保持货币总量,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
到了6月20日,中国领导层开始担心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失控。银行间隔夜拆款利率当天飙升至30%的高点,流动性紧张达到空前状态。上海市场有传言称中国银行的一笔银行间支付出现违约,《21世纪经济报道》网站当天下午6点左右的一则报道也加强了传言的可信度。
当天晚上8点,中国银行发布澄清声明并知会华尔街见闻,称该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而且当天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
6月24日,中国股市创出近四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拖累亚洲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普遍走软。
6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合理调节流动性 维护货币市场稳定》通知,表示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在6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再度试图安抚市场。会议发布的一份声明出现了此前一周会议上没有的措辞,称政府必须“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和国务院的行动帮助降低了中国银行间基准拆借利率,7天回购利率周一从6月20日收盘时的11.62%降至5.45%,但仍远高于3%-4%的区间。分析人士预计,该利率将保持在高位,以向银行发出警示,促其调整贷款行为。
周一,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时表示市场基本上还是正确理解了央行的意图。此次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进行调整。
追责
在经历了随之而来的市场混乱后,WSJ报道称监管层认定,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市场猜测和媒体过于猛烈的报道难逃其咎。WSJ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已责令对有关中国银行无力偿债的市场传言进行调查。这可能意味着领导层正在寻找6月20日引发市场大震荡的消息源头。WSJ称此次调查的重点在传言是如何开始的。此举将引发何种后续动作尚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WSJ援引几位知情官员的话表示中宣部已要求国内媒体在报道流动性短缺时不要使用“钱荒”和“流动性匮乏”等字眼。FT称在上周发布并在过去几天传达至报纸和电视台的通知里,监管当局要求记者停止“渲染所谓钱荒”,并且要传达市场流动性充裕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