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去杠杆化”是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以下是黄对中国可能持续推进的去杠杆化过程的评论:
在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表示,银行必须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信贷,作出最大的努力防范金融风险。经历之前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以后,中国的总信贷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9万亿美元,飙升至2013年初的23万亿美元。用信贷占GDP规模的比例计算,该比率已经从75%飙升至200%了。根据Rogoff和Reinhart在畅销书《This Time Is Different》中对过去八个世纪全球所经历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那些在较长时间里经历快速信贷扩张的国家,一般都会导致经历长期痛苦的经济调整。我们认为,在中国更值得担心的是,最近几个季度信贷增长速度(高于20%)和名义GDP增长速度(低于10%)的背离。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尝试压制银行间市场信贷泡沫的举动,显示了北京当局希望去杠杆化和降低未来金融风险的决心。它们的行动对金融机构而言,是明显的警示信号。虽然在必要的时候,当局很可能会进入干预稳定市场,但我们认为,银行间拆借利率仍然会在一段长时间内维持在高位。政策制定者可能也希望巩固市场的秩序,作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开放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的预备措施。这意味着,去杠杆化很可能将持续进行,未来几年,一些较小较脆弱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倒闭。
中国不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对于中国来说,年增长10%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估计,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大概在6-8%。当然,政府在这方面并非完全处于被动。政府引导的在能源、水利和交通运输上的基建支出,从2012年初起已经开始加速增长。然而与之前的刺激计划相比,现在的引导规模大幅受限。只要失业率和CPI没有带来惊喜(失业率过分上升或CPI大幅走低),我们预期政府是不会采取任何新的刺激措施去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低可接受经济增长率也已经下调,从去年年初的8%下调至现在的7%。未来几年,政府可容忍的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非常坏!
短期来看,这样的经济再平衡和去杠杆化过程,表明了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当然还包含人民币汇率。鉴于这种下行风险越来越可能实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3年里,可能会经历一段短暂的“硬着陆”,我们把这定义为季度增长跌至3%甚至更低。
这里的问题是,大部分人都清楚,中国必须依赖高速的经济增长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中央能容忍更低的经济增速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社会稳定,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中央将不惜代价重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