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学科的校企合作不同,纺织行业的工艺流程长,而校企合作相对简单,学生的实践过程只能是纺织的某一个环节,建立实训基地就是要为学生建设全套的实践平台。”谈及建立实训基地的初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贺仰东有感而发。
作为2012年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的一等奖项目,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专业共建共享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建成了在区域和行业有影响、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明显的纺织专业实训基地。
走访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第一站,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贺仰东和纺化系副主任陶丽珍让记者感受了一回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开放共享”的实训之旅。
秉承“政校企合作共建”的理念,实现“五体系、多维复合”
“政校企合作共建”是指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作用,采用争取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省教育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采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合作形式获得建设经费等方式,有效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问题,为学生创新训练和教师项目研究提供优质资源。
“五体系”即“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合作共享的校企联盟体系、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体系、双证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职业人才的核心价值体系”;“多维复合”是将实训基地建成集“实验实训教学、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大赛示范引领、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陶丽珍介绍,这项教学成果主要解决了纺织专业高职实训基地如何建,建什么,明确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和功能,有效解决了纺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师资、教材和学生技能培养等问题,在工学结合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产学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并具有重要示范价值与广阔应用前景。
建设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内涵创新
秉承实训基地“政校企合作共建”的理念,齐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力量,有效解决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设备、师资等瓶颈。采用争取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省教育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采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合作、聘请校外技术专家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师资等问题,打造优质实践平台,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训练和教师项目研究等提供优质资源。
以产学研项目为依托,将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技能训练项目,并通过向学生开放各级各类课题,大赛示范引领作用,用“产学研”、“大赛效应”带动“教学做”, 实现教学、实训、生产、技术服务的互动,创建“大平台+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建构了一个集“实验实训教学、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大赛示范引领、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实训基地与企业紧密合作、服务企业
从总体上看,实训基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实践平台作用,推进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的功能得到了彰显和延伸,充分发挥了在行业、产业中的作用。
贺仰东表示,几年间,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社会提供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性能测试等技术服务;为行业企业和同类院校的员工继续教育、新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提供平台,累计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400余名。
实训基地成功举办了首届“纺织面料检测”、“纺织面料设计”技师培训班,为企业和全国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培训技师33人;承办了“首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学生技能大赛”、“通源杯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举办“常州市企业岗位能手技能大赛”,举办两次“全国印染助剂”培训班等,显示出基地建设的示范效应和特色。
目前,学院的实训基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纺织印染助剂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了在行业、产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