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国影子银行系统快速膨胀,现在由此引起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提到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人们一般会想到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毕竟这都是与普通投资者联系最大的。但大家都可能忽略了中国影子银行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价值4万亿元的债券市场。据WSJ报道:
(6月“钱荒”的)一个意外结果是,中国价值4万亿元的债券市场出现了抛售。
这次抛售是由银行业出售债券增持现金触发的,这支持了中国金融系统批评者的观点——当中国在萎靡的经济中尝试控制信贷,债券市场是一个被低估的风险。
从2004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放大了四倍,这大部分是受到政府推出刺激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驱动。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估计,中国债市的规模仅落后于美国、日本和法国。中国的债券市场很难说象现代的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由多个监管部门多头监管,对外国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的封闭的,对投资者几乎不提供任何保护,国内的评级系统几乎会给每个公司授予最高评级,而且鲜有债券降级的案例。
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一般是替代银行贷款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而在中国,债券市场更像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另一条渠道:
最令人担忧的批评意见是,绝大部分债券由国内银行持有和交易,实际上就把风险集中在银行系统了,而其它大部分国家的风险已经分摊给投资者了。
穆迪投资者服务分析师Ivan Chung表示:“在中国,银行是债券的最大持有者,包括与地方政府有关联的债券。所以,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违约,它们的风险将会几倍放大,因为银行还向地方政府发放了贷款。”
6月的“钱荒”是由中国央行引发的,为了控制不断转移到银行系统以外的信贷增长,但其实部分资金还是源于银行。通过默许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央行就能挤压银行间拆借市场,使得部分银行争抢现金。当银行急于出售债券持仓,债券市场出现了动荡,特别是短期债券——一般有更高的流动性。
因为几乎没有买家,债券价格暴跌高达20%,日均交易量从今年平均的2330亿元暴跌至6月9日的156亿元。债券的价格和交易量从那时以后开始回升,但批评者表示,这一事件显示了,金融系统的中断可以带来巨大的混乱。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Shuang Ding表示:“发展债券市场的目标是,降低资金对银行的依赖,但到了最后,(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又再次回到银行。”
这仍没被证明是个问题,因为至今为止,中国仍没有债券发行者违约。...
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多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被批评,它们的信用评级无法反映次贷证券的违约风险。而中国的债券信用评级系统貌似更为乐观,毕竟中国还没有债券违约的案例:
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是,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极度乐观。一个宽松的评级系统“使专业的债券投资者难以最大化他们在评估信用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上海耀之资产管理中心交易和投资主管王影峰表示。
根据大智慧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发行债券的2,908家中国企业中只有124家的评级被下调。在这些发行债券的企业中,有2,444家评级为A或以上。在美国,穆迪仅去年就下调了240家债券发行企业的评级。截至7月1日,在逾2,000家债券发行公司中,穆迪只对其中420家给出了A或以上的信用评级。
中国债券市场改革迫在眉睫,但找一个为改革决策拍板的监管机构似乎并非容易的事情:
在中国,三种不同的债券分别由三家机构监管。中国央行监管短期及中期票据的发行。发改委负责审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
最后也是规模最小的一类是公司债券。公司债券由上市公司发行,中国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审批,只能在交易所交易。
惠誉分析师Terry Gao说,多个部门进行监管,这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大量协调,因为它们都有自己一套符合其风险管理要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