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灾难是不可浪费的“机会”。遗憾的是,一些西方团体利用了最近孟加拉国服装制造业的悲剧事件,诱使他们的政府和一些全球零售品牌采取了一些只对这些西方团体有利的举措,并试图将这些举措伪装为对孟加拉国及该国工人有利的东西。这些西方团体还转移了人们对一项更有利于孟加拉国的回应的注意力。
因此,消费者将孟加拉工厂不安全的工作条件归咎于那些购买“廉价的”且往往非常时尚的服装的公司,因为低价被指会导致安全措施缩水。欧盟(EU)提议,欧洲未来的贸易协议要赋予健康和安全考量“更加突出的地位”。迫于工会的压力,美国已暂停对孟加拉国商品的世贸组织(WTO)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待遇,待孟加拉国改善工厂安全标准、提升工人工资之后恢复。
为应对要求消除“廉价商品高昂的外部成本”的呼声,以及惧于社交媒体成千上万人的签名抗议,欧洲很多品牌已经同意签署《孟加拉国消防和建筑安全协议》(Accord on Fire and Building Safety in Bangladesh),从而对孟加拉人拥有和管理的服装工厂中的安全漏洞负起责任。
但对安全专家来说,这类协议悍然不顾事实,即保持安全标准完全是工厂管理者和老板的责任。要知道,发生火灾的大楼是有消防出口的,只是被管理人员封上了。这些管理者也都是孟加拉人。大多数美国品牌之所以正确地拒绝签署这些协议(这些协议要求签署者在工厂出问题时承担法律责任),原因就在这里。
通过从这些由孟加拉国本地人拥有的工厂购买服装,西方品牌实际上促使孟加拉国工人的生活状况出现了一项最明显的改善。正如在中国,几十年来的出口活动最终导致劳动力短缺,进而带来工资和工作条件的迅速改善。孟加拉国服装行业提供了400万个就业岗位——大部分给了女性,并为一个仍未实现全面“自由化”改革的国家提供了增长的动力。同样的改革在1991年之后曾促使印度实现转型。
通过向孟加拉国供应商施压、要求其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增加工人工资,劳工组织将剥夺孟加拉国的低成本优势,从而导致孟加拉国的商品在全球市场上丧失竞争力。一直试图影响孟加拉悲剧善后处理的“工人权利共同体”(Workers’ Rights Consortium)辩称,一部分利润可以简单地转化为更高的工资。这当然是一种谬论,因为全球服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不存在可转化为更高工资的额外收益。
此外,工会化和安全之间没有关联。过去的四十年里,美国的工会覆盖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但工业生产中的火灾却变得极少发生。尽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会,但越南和中国的服装行业也很少发生火灾。此外,工会官员会成为安全专家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同样地,这些出于愧疚而承担起(不受它们控制的)孟加拉国工厂安全责任的西方品牌,也难保不会将生产悄悄地转移至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的地方。因为未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无法排除,受到连累的可能性依然是切实存在的,所以何必冒险?事实上,美国迪士尼(Disney)已经表示将搬出孟加拉国。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孟加拉及其服装工人将会蒙受损失。
改善孟加拉国工厂安全状况的合理方式不是让西方品牌当替罪羊,而是承认事故应归咎于那些麻木不仁、忽视安全问题的工厂老板。
如果西方政府要在工厂安全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它们需要做的是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援助机构,为孟加拉国等国所有工厂提供技术专家。其他所有举措不仅没有意义,还会带来无尽的损害。
本文作者分别为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和剑桥大学(Cambridge)国际政治经济学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