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路透社报道,两位消息人士10月24日透露,中国证监会有意将IPO开闸和推出优先股同步进行。证监会料将就优先股试点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IPO开闸和优先股若同时推出,最大的影响可能是造成短暂的市场风格转变。虽然现在经济和资金大环境并不支持周期股上涨,但优先股推出有望提升大盘蓝筹的吸引力,因以目前大盘蓝筹的普通股分红率水平,若推优先股则分红率更吸引人。这将相对提升大盘蓝筹对小盘股的优势。同时,IPO开闸势必增加小盘股供给。两者相形之下,短期优劣势将被平衡。
2. 《华尔街日报》报道,周四,央行连续第三次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逆回购阶段性退出应已成定局。收盘时,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4.19%,较昨日收盘3.80%涨39个基点;7天资金成本报4.79%,较昨日收盘4.05%涨74个基点。3个月Shibor利率涨0.33个基点于4.6876%。
点评:央行暂停逆回购,是中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因之前资金面已经趋于宽松。近期资金面骤紧主要是因为财税集中上缴,这是短期因素。此前市场有预期认为央行会发行央票,但前日询价昨日并未操作,仍标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未收紧。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波动不能指示货币政策变化,且央行也未主动收紧,所以货币紧缩担忧没有必要。
3. 中新网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正在进行申报自贸区的可行性调研,江苏社科院与商务厅已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上海自贸实验区对江苏的影响的调研报告,江苏目前重点在研究江苏适合申报自贸实验区的区域。24日,江苏省商务厅表示,“江苏省商务厅正在积极关注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并在积极研究它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目前尚未形成自贸区方案。”
点评:上海自贸区政策的形成有地方力量,天津、广东及其他各地都有冲动索要政策,所以自贸区给人全面铺开的感觉并不奇怪。基于自贸区的区域概念股炒作在市场热情所在时会吸引资金,不过一旦标的众多,边际效果就会下降。自贸区概念如今基调是主题投资,在参与操作时这一点必须记住,自贸区不确定性高的区域炒作风险会相对较大。
4.汇丰昨日公布,10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50.9,高于9月份终值50.2,也好于市场一致预期50.4。
点评:10月份汇丰PMI好于预期和9月终值,但市场反应一般,因为上月汇丰PMI预览值与终值向下修正较多,而且市场本身对经济增速放缓也没有太过悲观。从分项指数看,大部分指数还是表现一般,新订单指数改善较好,分项指数和预览值都难以改变市场对四季度经济预期。
5.明治乳业昨日发布声明:中国乳制品市场竞争逐渐激化。在此严峻环境下,坚持采用澳大利亚全进口奶源的明治乳业生产成本逐年递增,造成了对公司成本及收益的严重影响,着眼于未来发展,明治乳业决定暂时停止珍爱系列奶粉的在华销售。
点评:中国近期对国产乳制品品牌的扶持和对外资品牌的严厉管制使得市场力量正在向国产品牌倾斜。明治乳业退出中国有成本压力,但无法将成本传递到市场才是关键。预计中国国产乳制品品牌未来发展环境将趋于宽松,只是目前乳业股股价已经过度反应了这些预期,所以近期有所回调。中国国产乳制品品牌长期发展趋势仍值得看好,奶源优势和品牌渠道建设是未来品牌竞争的重点。
6.《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10月24日,中国环保部发布通报称,环保部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重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对该报解释,此次专项检查的覆盖范围是空气污染严重的三区十群,重点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这一地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点评:华北地区治污行动已收缩水泥等高污染行业产能,引发局部地区部分行业产能收缩,华北水泥股出现交易性机会。现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即将扩散,重点在京津冀地区,其他地区也会接受不同程度检查,水泥、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供给收缩情况值得关注,这会暂时改善这些区域行业的供给压力,提振产品价格。环保行业需求料也被拉动,因此环保股表现仍可期待。
7.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股市周四收盘走高,标准普尔500指数七个交易日中连续第六天上扬,受几份靓丽的企业业绩和中国良好的经济数据提振。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95.88点,至15509.21点,涨幅0.6%。标准普尔500指数涨5.69点,至1752.07点,涨幅0.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21.89点,至3928.96点,涨幅0.6%。
点评:昨天中国汇丰PMI走强刺激美国股市,部分公司财报表现较好也提振指数,美股重返升势后虽可能调整,但大体走势稳健。
综合评论:
中国股市目前的宏观基本面和资金面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对股市其实又显得相对尴尬, 因为市场从中缺乏指引。一旦主题投资节奏打乱,短期内要复原是要耐心的,而资金从前期大热题材撤退后,转战新主题的步伐被部分大盘蓝筹上涨打乱,现在市场徘徊在主题不变的热点切换和风格切换之间。预计短期中国股市将维持弱势,人气的重新聚集和热点脉络的梳理仍需等待。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