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籽棉收购持续进行,各棉区籽棉资源逐步减少,国内大部分地区棉花采摘基本结束,尚未结束采摘的地区采摘进度也基本超过九成。然市场继续延续萎靡不振的态势,现货成交依旧低迷,价格也郁郁盘整。最近市场上都在议论抛储的问题。但新一轮储备棉投放政策迟迟不见落实,不少有短期补库需求的棉纺厂不得不采购现货,但也往往是有价无市。企业因多种原因采购陷两难。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针对近期影响棉价因素等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掌握未来棉花价格动态。
棉花流通资源受限
随着金九银十的结束,下游市场继续延续萎靡不振的态势,现货成交不断降温,价格方面也基本延续上游原料走势而勉力支撑。纺织企业开工率每况愈下,预测至年底有进一步停产限产迹象,开工率不足主要是因订单状况堪忧,另外还有资金短缺及用工不足。如今,纺企库存储备棉基本消耗殆尽,近期纺织企业棉花库存见底,不少企业库存只能维持到11月。国家棉花收储仍在如火如荼进行,虽因标准严格,部分棉花未能入储,但也未能流向市场,而是转向仓单棉。总之棉花流通资源有限的局面仍在持续,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进口棉的销售又一次兴起,近期进口棉销售进度明显加快。
储备棉何时投放成近期关注点
由于棉花流通资源的受限,当下能缓解这一情况的有力措施就是储备棉的投放,目前储备棉的何时投放,直接刺激着下游企业的采购需求,然而在抛储政策发布前,近期的企业采购积极性较弱,基本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观望情绪浓厚,除少数大企业棉花库存超过1个月,多数基本维持在20日左右,甚至更低,这在历年来是相当少见的。内外棉价倒挂近期持续放大使得纺企的压力逐渐上升,在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将一些以棉纺为主的纺企进一步的沦陷。另一方面,长绒棉价格的走高使得港口与保税区的长绒棉基本被采购一空。加上新疆长绒棉的收购成本高企,销售价高达35500-36000元/吨,使得长绒棉的报价也随之上涨。长绒棉价格的上涨力度,早已冲破纺企承受底线,为压缩成本,一部分进口棉代替国内长绒棉纺纱。
在目前情况下纺企资源采购陷入两难,一方面外棉到港相对空白期,12月25日前到港的棉花越来越少,很多都是明年的船期。临近年底,不少纺织企业手中配额都已使用完毕,有的企业手里配额即使有剩余但数量也已经不多。另一方面,现货市场上转售的上年度国储新疆棉价格较高,328级公定带票价格近几日基本持稳在19000-19250元/吨区间,而现货地产棉质量偏差,企业缺乏购买热情。总的说来,在多个因素影响下,现货成交表现仍然清淡,企业采购难有选择性。
目前仍未有关于抛储的任何官方正式公告,从往年经验来看,官方正式发布公告到抛储正式启动约有一周间隔,从时间上看,如要11月底前抛储的话,时间十分紧张,因此市场对抛储的预期越发强烈,是近期关注的重点。
近期影响国内棉价的其他因素
1、交储与籽棉采购进度。自十月以来随着收购持续进行,各棉区籽棉资源逐步减少,湖北、陕西、山西及河北部分地区棉花采摘基本结束,尚未结束采摘的地区采摘进度也基本超过九成,一些棉农前期囤积的棉花也开始交售。由于新一轮储备棉投放政策迟迟不见落实,不少有短期补库需求的棉纺厂不得不采购现货,一些现货市场一改往日有价无市的局面,现少量成交,其中新疆棉成交状况好于地产棉。后期若采购现货的节奏加快势必将小幅带动国内现货价格的行情走势。另外收储成交进度仍不及去年,截至15日,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2164980吨。总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6%,若后期收储进度加快将直接影响后市行情的波动。
2、下游市场继续冷清,纺企有补库需求。近期纺织市场纱线销售情况继续疲弱,市场棉花资源有限,加之前期购买储备棉的消耗,纺织企业存在补库需求,原料采购仍以进口棉为主,并期望下一步的储备棉投放政策的实施。受进口纱价格不断走低冲击及政策尚不明朗影响,现在国内棉花价不稳定,很多企业认为国家政策调整后棉花价会下调,所以纺织后道没有大量需求,不敢订购长期订单。
3、商品棉近期以跌为主。近期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成交量继续小幅下跌。截至15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128价格为19720元/吨,较上一周涨21元/吨。目前在收储持续进行,基本面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商品棉缺乏指引呈震荡走势。在纺织业低迷,缺乏需求支撑的现状面前,商品棉短期难以走出震荡格局。
4、国际棉价走势震荡。近期ICE期棉走势震荡,随着12月合约交割期即将到来,空头获利平仓对棉价构成支撑,上周前两日近期合约止跌反弹,但远合约依然收跌,显现棉价依然处于弱势格局。随后市场缺乏利好消息支持,载北半球新花供应逐步上升及中国抛储对市场形成的潜在压力下期棉全线大幅下跌。预计后期国际棉价依旧难以向好。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随着籽棉收购结束,抛储政策后期的实施,棉花市场上供应的国棉也会慢慢的增多,但纺织市场低迷,缺乏支撑下,短期棉花现货难有好的表现,价格仍将稳中调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