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层的市场干预和预期引导易对企业造成误导
* 减少干预本身也是进步
* 干预不减,难以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中国的汇率改革蓝图始终未变,而中国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也从未间断,个中矛盾让企业更难把握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今改革大潮再起,呼吁央行减少人为干预成为市场最急迫的心声。
汇率市场化实现路径、时间表、最终形态还无法确定,但对于汇改方向的看法已基本达成一致。在落实这些汇改目标前,监管层减少市场干预本身也是很大的进步。除了今年6.12和6.09两波行情体现出监管层的量价干预,市场预期的引导本身也是一种干预。
对企业而言,央行高层言论引起的心理波动,已经造成实际的财务损失。一些外贸企业对路透表示,今年以来,央行领导数次提及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而实际上汇率一路从6.24升值到6.09,对汇率形势判断起到了误导作用。
“我们看汇率形势,首先就是看央行高层的态度、讲话。”广东一家大型外贸企业财务主管说,这在今年已经让很多公司吃亏了。
他表示,由于国内即期汇率受监管层量价干预较多,远期也掺杂了过多的升贬值预期因素,对于企业的指导意义相对较弱,甚至要排在利率平价、离岸CNH汇率、银行结售汇和外汇占款等指标之后。
与此同时,上半年央行高层提及的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也没有实现。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文章里重申汇率市场化方向,一度引发境内外市场大幅波动,但其后市场意识到这是中长期汇改目标,对其进程不能期望太快。
“老是准备,听不到发令枪,都要憋出病来了。”一位国有大行外汇交易戏称。
市场干预方面,虽然央行今年也曾做出减少市场干预的承诺,但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主要还是干预手法有所改变,通过大行干预更为间接且不透明,其衍生的外汇占款等数据与银行结售汇数据的差异变大,使得市场更加难以对外汇形势做出判断。
“原来干预还直接干预,现在通过大行来干预不如原来了,不想在市场留下干预的痕迹。”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斌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认为,央行应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旨在明确游戏规则,稳定市场预期。
“都不需要宣布汇改,减少干预,就可以了。”他说。
**干预不减,升值不变**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汇改方面推进有限的确受到国际政经形势变化的制约,包括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一波三折、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形势复杂,都使防范资本大幅流入流出成为汇率政策的重中之重,央行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币汇率在可预见的阶段内仍会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说。
他在研究报告中称,预计在主管部门赋予市场更大的定价权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保持小幅有序升值的态势。但何时会赋予市场更大的定价权,则较难把握。
交易人士认为,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放话也有引导市场预期的初衷,年中时外管局20号文和均衡汇率的表述,合力令市场的升贬值预期于5-7月产生分化,即期汇率出现双向波动。
上周央行行长关于汇率市场化的文章再次引起市场波动。其中一句“央行退出常态式汇率干预”令市场受到刺激,但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反应完全相反:境内即期受干预而几乎没有波动,但波动性传导至远期市场兴风作浪,而境外完全市场化的CNH即期体现市场供需而大幅波动,远期市场则体现利差而变化不多。
对于后期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市场人士都认同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央行的思路。他们认为,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和防范资本流出风险两个目标,人民币有可能还会保持波动升值。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目前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体现在中间价的设定和即期的波幅限制上,两者起到了稳定汇率的作用,但是也造成汇率市场的供求人为失衡,“自从今年三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的升值压力得不到释放。”
上海一家国有企业财务人士认为,人民币一直以来都没摆脱主要受到央行干预的局面,让企业觉得缓慢的升值是理所当然的,这会让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做远期就一定要赚钱,而不是对冲风险。
而上述广东外贸企业财务主管更直言,今年年中一些受均衡汇率说法影响而看贬人民币的企业都吃了亏,因此要坚定对外汇应收账款敞口做远期结汇,来对冲升值风险并达到赚钱目的。
今年以来虽然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超过2.2%,但该企业自去年底开始通过坚持滚动做远期结汇,不但没有亏钱,还赚取了大笔利润。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远期结汇)没有做超额,不够激进。”他坦言,对于明年上半年外汇业务,其最大的变化是对应收敞口进行对冲设立下限。
“这次新设了40%的下限。明年上半年是对应收敞口40%-100%的额度做远期对冲,考虑到风险下半年有所保留,是40%-70%,12-18个月不超过50%。”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