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7日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USDCNY)接连走出一波持续单边上扬行情,累计升幅逾1.3223%,国内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个交易日出现大幅贬值。这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甚至发出中国央行出手干预的猜测。
然而,从国际外汇市场的本质来看,一国货币的主趋势是由本国经济实力决定的,持续壮大的经济实力不可避免地促进本国货币处在强势地位,追赶型经济体尤为如此。这意味着,对于仍处在世界经济与世界贸易领跑状态的中国来说,纵然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人民币升值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趋势。
从1971年8月尼克松事件后,处在追赶型经济状态的日本终于结束了之前360日元=1美元的布雷顿森林平价阶段,由此开始步入了长达24年的日元升值,直至日本人均GDP超越美国并由此完成追赶目标之后的1995年,是年日元汇率高达90日元=1美元。这一期间,日元汇率曾伴随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两次较大反复,但加起来的时间也不过4到5年。其中,1978年11月卡特政府抛出支持美元强势计划之后,加上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曾一度令日元由195日元兑换1美元贬至近275日元兑换1美元。
从这一点看,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也存在被某种事变打断并出现逆转的可能性。
不过,即便如此,人民币贬值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注定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而后者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很难顺利推进。
国际货币体系的任何重大变革都是双刃剑。研究表明,二战后美元充分国际化的代价是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而日元国际化的代价则是日元升值。道理很简单,只有强势货币,才能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而弱势货币带给海外结存国及储备国的风险远远大于机遇。
所以,从长计议,人民币贬值预期并不强烈,持续贬值的空间不可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