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希望增加汇率的波动性。但问题是投资者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呢?
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一度下跌了近1%,创出自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对于过去两年日平均涨跌幅度只有大约0.06%的人民币而言,这一跌势令人震惊。这最初只是中国央行为引导人民币走低而采取的一个协调行动,但现在也得到了市场人士的呼应。他们在中国央行允许的在岸市场人民币狭窄波动区间内展开操作。
一些投资者更为担心的是,在人民币可以自由交易的离岸市场香港,风险会进一步加剧。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分析师已经发现,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走低,大约有3,500亿美元的投资产品可能遭遇损失。数位分析师已经确定,人民币兑美元跌至1美元兑人民币6.20元是投资产品损失加速扩大的临界点。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至1美元兑人民币6.18元。
北京方面希望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官员可能会借机教训一下投资者。除了去年6月和12月的两次钱荒,这一次的行动无疑又是官方所为,目的也是挤出金融系统中的过多流动性。
这向投资者释放出的信号就是:人民币升值并非势不可挡。许多人认为放松汇率管制是中国其他金融市场改革的前奏。有观点认为,以各种标准衡量曾一度被严重低估的人民币币值目前已经接近合理水平。
阻止人民币稳步升值还有其他目的。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政府可能不愿再度打开信贷闸门以此刺激经济增长。让人民币略微走软,或者至少升值幅度有所收窄,这会给中国制造商提供喘息的空间。汇率的波动性加大也会挤出那些希望从人民币稳步升值中受益而流入的热钱。
在全国人大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打压人民币汇率的局面可能至少暂时会告一段落,因为北京方面希望把焦点放在会议而不是金融市场上。
不过本次人大会议可能会证实去年晚些时候中国政府有关放松汇率控制的承诺。为实现这一点,中国政府首先希望向市场表明增加一点汇率波动性会是什么情况。投资者应该对此变得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