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畜产品行业面临世界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用工和资本运营成本不断上涨等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企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全年畜产品经济运行呈现较平稳增长。“这条喜人的信息是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赵佐仙在日前闭幕的第21届全国绒毛会议上宣布的。
此次会议由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主办,国内知名产业集群负责人和鄂尔多斯、鹿王、中银、珍贝等我国羊绒龙头企业负责人等150多位代表参加了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会议。
原料价格上涨 影响企业生产
在会上,赵佐仙介绍,2012年我国山羊存栏数为14136.1万只,山羊绒产量为1.8万吨。据内蒙古区发改委调查显示,2013年全区山羊绒产量比上年减产1.4%,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了解到其他主产区受各种因素影响,绒产量都有所减少,受退牧还草政策及羊肉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我国绒山羊养殖规模没有较大突破,山羊绒产量未显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另据2013年中国清河羊绒价格指数显示,2013年羊绒收购价格由新绒上市之初的每吨70万元飙升至每吨85万元。
羊绒产品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内蒙古维信羊绒集团董事长郝续宽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由于羊绒价格缺少价格保护机制,羊绒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使农牧民和企业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农牧区出现了绒贱伤牧的现象。所以,维信集团一直实行工牧直交、保护价收购、二次结算、高补低不退的作法,保护了农牧民利益,确保企业拥有了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实现了农牧民与企业共赢。”
企业走出国门 出口大幅增长
赵佐仙介绍,2013年我国无毛绒,精、粗山羊绒纱线及羊绒衫出口总额约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粗梳山羊绒纱线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8%;无毛绒出口额为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6%;精梳山羊绒纱线出口额为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羊绒衫出口额为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赵佐仙对去年出口增长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时说:“2013年出口增长较大的是粗梳山羊绒纱线和无毛绒。粗梳山羊绒纱线出口前5位国家中,同比增长最多的是柬埔寨,为198%,其次是中国香港为34.2%。在出口无毛绒国家中,意大利仍然占出口总额的75%左右,2013年为75.9%。无毛绒主要出口国同比增长依次为:日本32.4%、英国31.5%、意大利25.7%。其他出口无毛绒国家增长最多的是新西兰,为245%,其次是德国为100%,而主要出口地区中国香港则下降了20%。”
据了解,羊绒衫主要出口国家同比增长依次为:英国66%、日本34.8%、法国13.6%、美国5%,其他出口国家意大利增长幅度最大为100%。无毛绒、粗梳羊绒纱线以及羊绒衫的出口数量和总额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多的年份,显示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开始反弹。我国羊绒企业为降低成本,主动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也是粗梳羊绒纱线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调整经营战略 把握市场先机
出口的增长说明,2013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速缓慢,市场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羊绒企业在困境中寻求发展,在迷茫中砥砺前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次会议的赞助企业——宁波康赛妮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惊理代表出口企业谈到,我们要保护我国绒毛行业持续发展,国内企业不仅要研究市场和汇率的变化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大家还要在外销市场拒绝降价竞争,获取竞价权。以日本某知名品牌为例,它在进行国际市场拓展时,不光注重研发团队的建设,更加注重国际汇率战略研究团队和世界畜牧政策团队在产品销售环节的作用。为此,一件外国羊绒衫通过各国税收及通关政策的扶持,在中国销售仅699元/件却能够赚到600元以上的纯利润。而本土品牌羊绒衫在国内销售2000元/件,而它的纯利润要低于600元。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大家深思的事情。
2013年我国绒毛行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还存在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如:少数企业存在产品标示不准确,甚至有意识采取低档高标的错误作法,伤害了羊绒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外销市场仍存在降价竞争,企业议价和获利能力依然较弱,品牌实力与国外企业还无法抗衡,直接参与国际零售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去面对和解决的。
赵佐仙表示,2014年随着国家政策措施的不断巩固以及各项新的改革措施的推出和落实,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会进一步改善,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复苏,但反弹的持续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将缓慢增长。而国内用工成本已呈现刚性上升趋势,原材料成本带来的压力短期内还难以缓解,汇率风险等因素继续挤压企业生存空间,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赵佐仙提出,畜产品行业要用改革和创新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积极的心态调整生产经营战略,把握市场先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2014年协会将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行业引导能力,凝聚力量,大力推动畜产品行业转型升级,努力推进行业的科学、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