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再次重返“1时代”。
国家统计局5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CPI同比上涨1.8%,PPI同比下降2.0%,降幅收窄。这也是18个月以来,CPI涨幅首次低于2%。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气候,今年4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高1.1℃令鲜菜价格大幅下跌,两相比较导致鲜菜价格同比下降7.9%,影响CPI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供大于求的影响,猪肉价格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4月份降幅为7.2%,影响CPI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
由于目前CPI处于低位,一季度GDP回落至7.4%,显示经济下行较大。是否已经进入了货币政策调整的窗口期?受访经济学家对全面降准问题亦存分歧。
4月或为全年物价低点
食品价格的波动是拉低CPI涨幅的主要力量。
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3%。其中,鲜菜、猪肉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9.3%、6.6%和0.6%,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3、0.18和0.02个百分点。
一些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猪肉不如生姜”现象。“需求疲软与生猪价格低迷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关键性因素。”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看来,未来影响猪价、肉价呈现上涨态势的因素还是供给。目前生猪市场处于阶段性出栏低位,未来因为禽肉价格上涨、美国猪肉出口受疾病影响,与国内猪肉价格形成倒挂,丧失了价格优势,猪肉价格可能会震荡上行。
在中国,CPI波动尤与“猪周期”关联紧密,4月份1.8%的增速也被业界视作今年的最低点。
在一些受访人士看来,CPI短期受猪肉价格影响较大,从长期看,主要体现包括消费与投资的总需求影响,目前无论工业与房地产等投资上,以及消费需求的表现都不理想。
房租近几年纳入了CPI统计,虽然占CPI权重不大,但近两年房租上涨不少,尤其一线城市。“近期因为新房与二手房价格下跌也可能将带动房租下滑,这意味着CPI将继续下行。”中国银行(2.61, 0.00, 0.00%)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温彬认为。
但民生证券张磊看来,虽然CPI与房租有关,但房租只跟一线城市居民关系密切,而CPI反映的是全部城市居民,还包括二三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因而房租不能体现实际的支出。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称,4月份CPI可能是二季度低点,但未来会温和上升。
余秋梅也表示,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未来物价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4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可能是上半年的低点。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醒,当前农产品、服务业等领域的潜在价格上行压力依然存在,价格改革也可能会增加上行压力,居民对房价变化和通胀的预期还不够稳定。考虑到内外部需求和供给变化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动态关注未来价格走势。
全面降准现分歧
目前CPI处于低位,货币政策有放松空间,但是否会调整眼下还不明确。
此前4月底的央行定向降准引起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猜想。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这一新提法,首次出现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释放出怎样的政策信号备受市场关注。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解读为,保持定力就是货币政策不会有大幅度调整。至于主动作为,解读为微调式放松。
对于央行的报告,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解读认为,目前仍处于货币衰退性宽松阶段,信贷条件依然偏紧,因而信贷宽松乃至经济复苏依然遥遥无期。
在他看来,稳增长政策迭出,但实际效果有限,而且高利率挤出民营投资、刺激地产泡沫破灭,意味着总需求仍趋回落,货币衰退性宽松的格局依然未变。目前信贷条件依然偏紧,宽松乃至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民生证券张磊对记者表示,未来全面降准空间不大,即使通胀回落,也不代表未来货币政策会放松。但他同时表示,未来是否降准还需看外汇占款波动情况。如果外汇占款大幅回落,不排除央行有可能会降准。
但记者注意到,随着一季度宏观数据出炉后,降准呼声由此前少数派变成多数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降准有必要性。
温彬认为,现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市场对全面降准预期升温。如果经济继续下行,不排除5、6月出台降准措施。
在4月初,温彬也曾表示降准可行且有必要,也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的必要之举,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他建议未来针对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等定向支持,即降准释放资金定向使用,例如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此举可保证贷款流向实体企业,真正扶持实体经济。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目前撰文称,央行全面降准势在必行,且越早越好。据他介绍,最近他在美国宏观路演之行中,降准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沈建光看来,降准不仅仅是应对短期内经济下滑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矛盾的积极举措,更是未来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内在要求。
“当前企业贷款的实际正利率已经接近10%,如果考虑到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则更高,相比于企业不断下滑的利润率,如此高的资金成本显然很难承受。”沈建光表示,未来如何降低过高融资成本,特别是长期利率是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关键。
稳增长政策或将继续出台
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已部署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比如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出口、中西部铁路、大学生就业和棚户区改造等。
受访人士认为,从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来看,未来微调式放松可能更多体现在信贷投放向铁路、城市基建、保障房、以及环保的定向宽松。
姜超认为,虽然难有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但不排除定向微宽松政策支持实体经济。
他认为,从之前对县域农村银行降准支持三农经济开始,未来货币政策创新值得关注,不排除对重点基建、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相关银行定向宽松,而对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信贷依然偏紧。
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上,央行报告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着力降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回落后,稳增长的政策并没有大规模出台,而是出台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但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如果二季度经济继续放缓,政府若不再出台政策稳定增长,那么下半年经济还存在继续下滑的压力。因此在他们看来,未来还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
虽然外贸形势如期改善,但一些受访专家称,中期前景难言乐观。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4 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超于市场预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速由3月-6.6%加快至0.9%;进口增长的加速则更为明显,同比数字由3月的-11.3%加快到0.8%。
徐高认为,考虑到广交会成交量的疲软,未来半年的外需形势难言乐观。
5月5日结束的2014 春季广交会上,累计出口成交1911.84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后,环比下降2.01%,同比下降12.64%。
参会的采购人数也略有下降,比第114届减少0.81%,比第113届减少7.23%。“这预示着未来外需形势改善的空间有限。”徐高说。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稳定经济的政策并不会到此为止,未来还将出台的政策包括推动改革,尽快出台简政放权措施;出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特别是在税收和金融领域的支持政策;出台支持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出台促进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涉及信息消费,以及旅游、体育、养老、健康服务业等和消费密切相关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