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新时代 新棉业”为主题的2014中国棉业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棉花纺织业者近700人,探讨在新形势、新政策环境下,棉花产业如何顺势而为,改革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棉业高峰论坛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骆琳,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福建省政府副省长陈荣凯、厦门市副市长黄强等参加了开幕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时期。”骆琳指出。
骆琳全面分析了棉花产业政策的变化及应对措施。2011年以来,中国实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棉花市场缺乏活力,亟须改革完善。今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对产业链各方均将产生较大影响,各方均应走出临时收储政策的惯性思维,准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关注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形势,保证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
面对当前棉花产业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央政府要求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中,加强跟踪调研,带动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努力发挥好生力军和综合服务平台作用。
骆琳强调,本次会议是在棉花改革关键时点上召开的一次行业盛会。期望通过本届论坛在三个方面取得更多的收获:即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创新思路,加快转型;加强合作,凝聚共识。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作了题为《改革创新,释放活力 推动中国棉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发言。他首先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通过释放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和纺织大国。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改革来解决棉花行业存在的问题。”
对2011年度以来的临时收储政策,他进行了全面总结,通过三个年度的籽棉收购价格、皮棉销售价格等数据说明,收储政策对保护棉农利益、保障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价格信号失灵、市场缺乏活力等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完善。
对201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周声涛认为总体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虽然错综复杂,但基本面较好,有基础和条件在今后一个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棉花需求仍有增长潜力,而随着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引入,棉花生产还有可提升空间。纺织业是优势产业,随着转型升级、效率提升,行业有新的增长点。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和用棉国的地位不会改变。
随后,周声涛主要介绍了新年度棉花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对市场影响。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棉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就是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棉花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在保障棉农基本收益的同时,在健全市场调控制度的前提下,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新疆目标价格试点改革立足于中国棉业长远发展,将会对优化种植布局、激发市场活力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改革的第一年,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加。
从供需方面看,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14年全国植棉面积同比下降12.6%,由于期初库存较高,市场仍供大于求,因此产业链各方要抓住改革机遇,认清市场形势,转变经营模式,以创新迎接挑战。生产方面要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方面转变,走现代农业的路子;纺织行业要在新兴市场找销路,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最后,周声涛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环境中,中国棉业改革发展将为世界棉业带来更多正向效应。金融危机使各国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认识到改革的紧迫、创新的必要、合作的价值。
中国棉业高峰论坛自200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这次是第六届,与中国国际棉花会议隔年举行,是国内高级别的棉花行业会议,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棉花会议之一。本届高峰论坛分为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与棉业政策,中国与全球棉花、纺织形势分析与展望,棉花国际贸易规则与实务三部分,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农业政策、宏观调控、国际贸易等进行了解读,并分析全球棉花供需形势及发展趋势。
此外,论坛还就“目标价格下产业链各环节的新思路、新对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与棉业现代化之路”、“新形势下棉花产业如何顺势而为”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与棉花产业发展”等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圆桌对话,使国内外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充分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