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汇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9.4,较4月的48.1回升了1.3个百分点,但不及市场预期的49.7。
数据表明,目前内需与外需条件均有所改善,总体新订单指数为50,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53.2,增速为2010年4月以来最大,外需改善幅度更明显。5月份产出指数反弹至49.8,4月份为47.9,投入及产出价格双反弹,企业原料补库存略加快,产成品库存回落,显示制造业经营活动企稳;另外,前期稳增长的政策初步显示出效果,定向降准加码有助于经济企稳回暖。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分析说,5月制造业状况整体性改善,新出口订单反弹尤其显着,但库存指数上修意味增长动力较初始估值疲弱。数据确认经济正趋向稳定,但复苏脆弱,因此预见第二季增长有下行风险,该行预期将加大政策支持,货币及财政政策将在未来数月逐渐放松。
新出口订单指数创4年新高
汇丰分析称,5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显示出经济更多回稳的迹象。大多数录得的分项指数都有所改善。Markit的新闻稿显示,新订单指数在连续萎缩三个月后重返荣枯线水准,新出口订单升幅更大,重回荣枯线上方并创逾四年高点。
分析强调,新增出口订单一项的大幅反弹尤为引人关注,这或许意味着,随着出口增长的高基数效应开始在5月份趋于减弱,出货量迎来了更强的增幅。总体而言,鉴于全球经济前景趋好,尤其是G3市场前景乐观,汇丰的分析对于今年接下来的出口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之所以表示谨慎,是因为有过强劲的新增出口订单表现并未持续的情况,所以每个月的出口表现仍可能出现波动。
分析认为,尽管汇丰PMI指数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目前整体制造业的局面仍然脆弱。5月产出量仍然在收缩,而新增订单也处于中位区间。价格收缩情况有所缓和,但这并非是因为需求走强,今年迄今为止库存的减少幅度相当有限。作为滞后指标,就业市场进一步收缩,未来几个月劳动力市场状况值得人们保持高度关注——就业将是反映经济活动是否趋稳的试金石。
汇丰的分析对就业市场持比较谨慎的态度,首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增长势头缓慢。虽然5月出现了今年的首次正增长势头,但改善幅度非常轻微。2013年8月,增长势头大幅反弹,由-2.1蹿升至1.8,而2013年8月至12月期间平均维持在1.7%。另外,相比初值,5月的终值进行了下行调整,显示出5月月底的制造业活动有所趋弱。分析说,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症结是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将会对未来数月经济增长和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汇丰的分析最终肯定,PMI终值的改善会减缓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忧虑,但回暖势头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表明经济已经走出谷底,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行情较弱的房地产市场。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预计,未来数个月货币和财政政策将逐步放松。
需求端和生产端双双回暖
汇丰分析称,今年主要的忧虑之一便是中国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制造业产出指数小幅萎缩,已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增长态势依然比预期要疲弱,产成品库存指数从5月48.8的初值反弹至49.8,但较上月有所下跌,且为今年以来首次下滑。
目前的投入指数出现了四个月以来的首度增长;但就业指数再度下滑,降幅创三个月以来最快。上次出现下滑是在去年11月,这部分是因为一些企业在裁员。尽管员工规模缩小,但积压订单数量也在下降;平均成本负担持续下降,通缩率为连续五个月以来最低水平。相比较而言,产出价格为今年以来首次攀升。一些企业称,需求增加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官方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0.4%至50.8,创五个月新高,且为连续第三个月回升。其中,小型企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国务院上周五常务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中央也在最近几周不断推出利好多个行业发展的举措。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需求端和生产端双双回暖,共同推动官方PMI加速回升。目前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的差值为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缩小,为去年10月以来的最小值,供求矛盾有所缓解。
需求形势的改善会带动采购活动增加,产出价格指数六个月来首次处在扩张区域,市场形势好转给企业带来提价动力,投入价格指数虽然连续第五个月低于50.0关口,但也是五个月高点,说明通缩压力温和。
分析认为,制造业总体平稳向好,但发展并不均衡。虽然大中型企业继续向好,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依然比较困难。数据显示,5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均位于临界点以下,说明在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