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这项意见对于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意义何在?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可提供哪些政策支持?当下又有哪些重点任务?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梁勇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导向:增加就业是首要任务
“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新疆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南疆地区,企业数量不到全疆的三分之一,就业人数不到全疆的五分之一,‘招工难’与‘作业难’普遍存在。”梁勇说。
梁勇说,纺织服装产业延伸链条长、劳动密集型特征最为突出,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吸纳器”。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南疆地区纺织服装企业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区企业就业的规模,特别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进入企业就业,大幅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尽快融入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就业第一战略,把增加就业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在强调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在南疆四地州,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就近就地、便于就业为原则。在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拨付各类支持资金时,坚持以增加就业为目标,与实际解决就业人数相挂钩的原则。
“实施就业第一战略,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梁勇强调,“要解决新疆的就业问题,必须有长远眼光,并从发展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把就业当成全社会的责任,成为政府的第一目标。只有包含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才是真正的惠及民众、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
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
梁勇介绍说,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印染行业必不可少。印染不仅是连接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的重要链条,也是提高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同时,印染又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印染废水排放量占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废水排放量的80%。
“在当前环境资源约束近乎苛刻的现实条件下,突破印染行业这一产业‘瓶颈’紧迫而艰巨。”梁勇说,为此,《意见》明确提出,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根本保障,一定要坚持全产业链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坚持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两个基本原则,努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做到高端发展、技术领先,严禁淘汰落后设备转入新疆;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方针,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高度重视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纺织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注重水资源保护,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印染污水100%处理和达标排放。把环保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企业只有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才能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依托:积极拓展亚欧市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源源不断地把中原的丝绸运往西域,运送到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为世界增添绚丽和斑斓。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与中亚诸国语言相通、文化习俗相近,人民之间交往源远流长,在服饰文化上有着许多相同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有助于开拓中亚和俄罗斯服装市场。
“现阶段,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纺织服装工业与我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贸易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巨大。”梁勇说,亚欧市场一旦打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意见》提出,要坚持重视拓展亚欧市场,利用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和中西交流的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作用,建设面向亚欧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区和商贸中心,以贸促工、工贸联动,使新疆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亚欧地区的桥头堡。
“按照这个原则,当下,积极拓展亚欧市场是重要任务之一。”梁勇说,要有效利用国家加工贸易相关政策,在重点纺织工业园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吸引我国出口亚欧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来疆投资设厂;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加工贸易,利用进口棉花等纺织原料生产纺织服装等深加工产品,拓展亚欧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按照集服装研发设计、教育培训、进出口交易、仓储物流、大型会展、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要求,建设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打造我国面向亚欧市场的纺织品服装集散地。
支撑:发展纺织服装业人才是保障
各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给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带来巨大机遇。在新疆承接内地纺织业转移、各援疆省市对南疆各地州大投入之时,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操作工匮乏的现状却不容忽视。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要把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前提和保障。”梁勇说。对此,《意见》专门提出支持政策,对纺织服装企业员工给予培训补贴;对企业新招用的新疆籍员工,按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50%给予3年的养老保险补贴。对南疆四地州享受低保待遇的在纺织服装企业就业的人员,继续享受12个月低保待遇。
《意见》还提出了一系列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包括: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政府培训资金主要补给企业的原则,按企业实际培训后就业人数支付培训费用,并实行实名制管理;积极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重点培养服装企业高级人才、纺织服装高级技工以及少数民族经营和技术管理人员;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设纺织服装专业,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实施纺织服装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培训、高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通用语言培训等项目,不断提升纺织服装专业培训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投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融入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梁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