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上半年的持续贬值后,人民币汇率自6月起重拾升值通道,并延续至今。9日,受中国贸易盈余再创新高刺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高开187个基点,创下近3年来最大涨幅。更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即期市场,进入6月后,在中间价基本维持在6.15-6.17区间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即期汇率实现了2%的升值,逐步收复了上半年的过半失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即期汇率最大贬值幅度达到3.75%。依照这样的态势,今年全年人民币汇率有望实现总体小幅升值,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小幅升值建立在双向波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坐实人民币汇率进入均衡区间。
当前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值通道,有两个重要的信号值得关注。一是即期汇率脱离中间价升值,反映出此轮升值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而非像上半年那样,即期汇率在中间价的带动下节节走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意志。事实上,上半年的贬值一般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干预的结果,目的是为了挤出投机套利环节的泡沫,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拓宽创造条件。3月17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的现汇买卖差价与当日中间价之差由2%扩大至3%,标志着汇改向前更进一步。自那以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也进入了见底区间,并在市场力量作用下逐渐回摆。
第二重信号来自于国际外汇市场。受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分化、欧元持续贬值影响,美元指数自5月起展开了一轮单边升值,由最低78.9升至目前的84.5,幅度达到7%。在美元快速升值的同时,人民币相较美元升值了2%,表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更加可观。5月至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中间价大幅升值了7.4%,即期汇率更是升值超过10%。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当前的这轮升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要远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这一情况不久后将得到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验证。BIS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7月环比回升0.57%,连续第二个月上涨并触及4个月最高水平。预计不久后公布的8月数据,升值幅度还将进一步扩大。
人民币汇率进入6月后的升值不难从经济基本面上得到解读。今年二季度,中国政府推行了一揽子“稳增长”、“微刺激”政策,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的各项经济增长数据都实现了见底回稳,当季GDP增长率也重新回到了7.5%,稳住了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经济增长的企稳带动了市场信心的回升,在“沪港通”等系列政策利好下,资本市场进入7月下旬后迎来了久违的小阳春,上证指数7月18日至今上涨了14%。在上述这些积极因素的推动下,资本流入、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在预期之中。早在6月,便有市场研究机构提示,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动力将出现转换,经济企稳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转强。6月以来的汇率走势印证了当初的乐观判断。
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年内继续升值的概率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双向波动的风险。在更为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中国经济的变化将更加灵敏的反映在汇率的变化上,这意味着,一些潜在的负面因素仍然可能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扰动。其中,“两产一单”(房地产、矿产与仓单)引发的信用风险的快速上升,将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而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微刺激”引发的乐观情绪出现减退,到今年底或者明年,信用风险上升带动的负面预期可能重新笼罩市场,届时人民币升值的态势有可能告一段落,进入双向波动的调整期。
以此观之,当人民币汇率进入均衡区间,汇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敏感程度大幅提高,双向波动将成为人民币汇率的“新常态”。对于市场而言,适当利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对冲汇率风险,将成为必修的功课。今年上半年,受人民币贬值影响,不少企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汇兑损失。中国企业需要及早吸取经验教训,在适当的汇率水平锁定风险,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宽幅波动对企业日常经营构成冲击。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受经济企稳及市场乐观情绪影响,人民币汇率确立重拾升值通道,全年有望收复上半年的贬值幅度,实现小幅升值。今年以来的走势显示,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双向波动的均衡区间,企业需要做好套期保值、对冲汇率风险的工作,避免汇率宽幅波动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