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济发展历程相隔二三十年,然而中国与日本的增长模式却惊人地相似。增长靠投资驱动、金融抑制、货币超发、房地产市场泡沫巨大等等,今天的中国不免令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
更重要的是,两者的结局会相似么?中国能否避免重蹈日本“失去的十年”之覆辙?美银美林股票策略师David Cui 和 Naoki Kamiyama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这是有可能的,但最终将取决于中国是否以及何时开始重组其国内银行。
日本楼市泡沫自1989年末开始破裂,房产的大幅贬值最终反映在了银行飙升的不良贷款上。由于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飙升的坏账问题,日本政府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给银行注入资本让它们核销那些永远也收不回来的坏账。
结果,日本政府为其当初的犹豫不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2年至2000年间日本七次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和一个复兴计划,总规模高达110.8万亿日元(按2000年的汇率计算为1.1万亿美元),期间GDP平均增速仅0.8%。
直到2002年,日本政府承认坏账可能影响整体经济,并对银行实施了重组,日本才迎来了转机。
美银美林指出,中国资产价格可能面临着比当前更加急剧的下跌,“有很强的迹象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债务增长正在向压力屈服。”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核销的坏账比2013年全部的还要多,但中国官方公布的坏账比率仍然很低。Cui和Kamiyama认为,尽管很难知道中国坏账的确切数字,但它将比日本或者2007年以后的美国所面临的坏账更大。上世纪末,中国对银行出台了大规模救助措施,当时准备上市的国有银行的坏账率高达40%,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房地产泡沫。
他们表示,即使中国的坏帐率只有8%,和曾经的日本银行业相同,中国政府也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暴露银行业风险、处理坏账。但问题是,承认坏账将在一定时间里妨碍经济增长,这是忙于整顿混乱局势的中国新一届政府不太愿意看到的。因此,可能需等大局平稳后方能出台相关措施,也许要等一到两年时间。然而,时间拖延的越久,坏账就越大。
从地价上涨到严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再到货币超发,美银美林整理了如下数据,描绘了今日的中国与上世纪九十年时的日本的相似之处:
(左:广义货币/GDP 右:实际利率)
(左:定资本形成总额/GDP 右:出口占世界比重)
(左:全球经济增长冲击影响 右:货币升值)
(左:地价 右:房地产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