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从2014年棉花展望论坛上了解到,兵团棉花补贴直补细则已经出台,在国家按照棉花产量对兵团进行补贴的同时,棉花种植者按照籽棉交售量获得补贴。这意味着兵团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启动,临时收储政策取消。
9月17日,自治区出台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细则,提到兵团的财政管理与基层组织架构和地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兵团自行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在原则和方法上应与自治区衔接。一周后,兵团公布了《兵团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与自治区方案一致的是,今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19800元/吨,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农民,高于目标价格时将不予以补贴。
不同的是,种植者获差价补贴不是按照自治区的“6+4”模式(60%补面积+40%补产量),而是财政部按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产量测算补贴总额。
在自治区棉花补贴细则中,补贴总额是逐级拨付到各级财政,以“一卡通”或其他形式将补贴资金兑付给基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而兵团的方案中,补贴总额也是逐级拨付到各师、团财务局,但资金到付团场及代管的兵直单位后,将按照种植者的籽棉交售票据兑付补贴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特种棉(包括长绒棉和彩棉)补贴标准与自治区基本保持一致。长绒棉与自治区一致,长绒棉(产量部分)为陆地棉目标价格补贴标准(产量部分)的1.3倍。长绒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单独统计、单独上报。在兵团的方案中还单独将彩色棉罗列出来,彩色棉由兵团财务局按照统计局统计的彩棉产量,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彩棉集团,彩棉集团负责兑付给种植者。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去年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我国棉花市场波动较大,尤其在新疆,“卖棉难”现象频现。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从2011年开始,国家连续3年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造成国内棉价远高于国际市场价,下游纺织产业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急剧弱化,再次影响到棉花的生产、收购。
为破解“白色产业”的困局,促进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今年年初,中央确定了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稳定棉农收益,降低纺织企业原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