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何不见收棉人? 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棉花价格或将“重回市场”,加工企业态度谨慎未开秤
从2011年起,我国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维持较高的国产棉价,保护棉农利益。但在实行进口配额的背景下,国内纺织企业在成本端面临较大的压力。从2014年起,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行目标价格补贴。这一政策转变对棉花产业链条各方影响如何?各方都有什么诉求?带着这些问题,在山东省内棉花主产区东营进行了采访。
9月24日,垦利县黄河口镇兴无村,又到一年采棉季。同往年一样,村民们照常早出晚归,在棉田里捡拾棉花,而今年似乎又有些不同,种棉户家门口都大大小小地堆放着白花花的“棉花垛”。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孙其兵正在用铁叉将自己的棉花垛摊开晾晒,“我是在村里包地种棉花的,今年从村民手中承包了180亩棉田,好不容易盼来了好收成,谁想到,棉花没人要了。”孙其兵看着自家已采好的10000多斤棉花有些忧伤。
据该村村主任魏向明介绍,今年村里棉花从8月初开始采摘,到目前还没有棉花收购商前来收购,现在全村已经囤积了80000多斤棉花,采棉季节每天还会新增10000多斤。
为何今年没了收棉人?山东棉业天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林解开了疑惑。“前几年,皮棉加工企业收购的棉花几乎都会送储,基本没有经营风险,我们只需按照国家定的棉花收储价格倒推籽棉价格,把好收购、加工、质量关就可以了。而今年,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市场,自己跑销路。”李建林说,受进口棉花质优价廉的影响,国产棉价格势必会有下降,预计今年价格应该会在3—3.5元之间。皮棉加工企业多数持观望态度,大多没有开秤。
“如果今年价格像他们预计的那样,我们这些包地种棉的这一年就白忙活了。”孙其兵算了一笔账,一亩棉花化肥、农药、种子、修剪、拾棉及包地就需要1300元,如果按照今年平均亩产400斤,每斤3.5元计算,成本和收益几乎相当。
连续几年种棉效益不高,加上今年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很多农民都将棉田改茬。黄河口镇农林站站长刘开军介绍说,今年该镇植棉面积由去年的19万亩减至12多万亩,减少的7万亩都改茬种了玉米和高粱。而从东营市相关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作为山东省最大棉产区的东营市,棉花种植总面积也在大幅缩减。2012年全市棉花种植总面积为258.8万亩;2013年,205万亩;2014年,170万亩。“受今年政策影响,明年棉花种植面积很可能还会有大幅下降。”东营市农业局棉站站长苗兴武分析。
国储政策的取消,相较于棉花加工企业,对下游纺织企业来说,似乎是利好消息。“取消收储,纺织企业可以拓宽原料采购渠道和方式,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灵活采取收购政策。”广饶县丰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燕春防表示,淘汰落后产能后,恢复下游纺织企业活力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总的来说是将棉花价格推向市场,对未来棉纺行业的发展是健康良性的。
李建林表示,让棉花加工企业重新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营造一个好的市场秩序,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政策加强棉花加工企业资质认证管理和棉花市场监管,同时加强棉花质量公检,对没有加工资质的企业禁止加工,对没有进行质量公检的棉花禁止入市。
而对于种棉户,对政策春风的需求似乎更加迫切。“按现在的形式来看,今年棉农基本是不挣钱的,种棉不挣钱,对我们这些种地的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孙其兵说,如果目标价格直补能惠及到全国,那棉农还能有部分收入,重拾种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