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花丰收了,但山东德州的农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自9月初新棉上市到目前已经两个来月,下村收棉的商贩却很难见到。即使有棉贩来收,收购价也很低。”1日,夏津县宋楼镇西张官屯村棉花种植户王以双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德州棉区今年将急剧萎缩,这将给当地的棉纺织产业链带来极大的不利。夏津县棉花协会相关负责人呼吁,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稳定内地棉花种植面积。
种棉种粮大不同
地处鲁西北的德州市夏津县曾是闻名全国的产棉大县。今年,这里的棉花获得了丰收,“其中白棉三级占到了90%,并且衣分率达到39%以上”,上述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
作为当地的植棉能手,王以双今年种植了10亩棉花,到目前摘拾基本完毕,亩产达到600斤。王以双告诉导报记者,今年棉花长势好、产量高,品质明显好于往年。“这要是往年,棉贩早就登门来抢收了,但今年这么好的棉花无人问津。前两天倒是有个收棉花的,但是给价很低,仅出3.20元,这么低的价格咱接受不了。”
3.20元/斤的价格,远远低于王以双的预期。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按一亩地平均收棉花550斤,按3.20元的价格,一亩地毛收入1760元。扣除直接生产费用700多元,棉花摘拾费用每斤0.6元、每亩330多元,仅这两项费用就达千元。不算工钱一亩地仅剩700多元。
而如果种植粮食作物,今年小麦亩产能达1200斤,每斤1.15元,一亩地收入1380元;玉米按亩产1260斤,单价1.10元,收入1386元,两项合计2766元。扣除两季生产费用1000元,一亩地纯收入可达1766元。此外,种粮食每亩有125元的粮食补贴,而棉花仅有15元的良种补贴。
这样,种粮食比种棉花一亩地多收入1100多元,并且种粮食作物两季都不比一亩棉花用工多,省工省力。
算下这个账来,王以双一脸无奈。虽然种植棉花多年,但由于棉价过低,他明年不准备再种下去了。“这不,棉花摘拾也差不多了,也正值种小麦的季节,我要赶快腾茬把小麦播上,好腾出精力去打工,比现在种棉花要多收入不少呢!”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在夏津县,除了县供销社大片的棉花全程机械化基地外,其他原有棉田的很多棉农都正在进行灭茬整地,准备种植小麦。
下游受压
对于棉价的低廉,棉厂也有话说。
目前,德州当地纺织厂的购棉价格在每吨1450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折算成籽棉仅3.3元左右。以此来看,棉厂从棉农手里收购棉花3.2元/斤并不算低。但按这个价格收,棉农不卖,因此致使市场呈现收购僵持状态。
夏津县双庙镇某棉厂负责人反映,原先来他们棉厂卖棉的车辆每天多达几十辆,量大时一天能收购60万至70万斤,现在每天只收几万斤。像这样的棉厂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利润很低,但是能挣出工人工资、电费及生产费用。
夏津县棉花协会上述负责人介绍,夏津县现有400型加工厂16家,加之10余家200型棉厂,目前开工收购的仅有5家,而去年16家棉厂开工的达到了13家。
棉厂生意不振,除了市场价格低迷之外,与当地棉区面积的下降也有关。近些年,夏津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已经由高峰的65万亩下降到32万亩,棉厂呈现出产能过剩的状态。
夏津县棉花协会上述负责人预测,当地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下降。“下一个棉季将是棉花面积大幅度递减的一年,可能降至近30年来的最少。这种情况将使夏津乃至德州的棉田面积急剧缩减,区域棉花发展的路已越来越艰难。”
对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下降,包括棉厂、纺织厂在内的下游产业都感到忧虑。夏津县润通棉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连臣介绍,该厂纺纱用棉量占到60%,虽然公司纺的大都是高档棉纱,内地棉只占一部分,但内地棉面积的减少,会进一步挤压内地棉的使用比例,这是整个棉纺行业不愿看到的。
盼补贴出台
“一旦棉花资源锐减,整个产业链将遭受重创,这事关农业生产、劳动就业、棉花加工、纺织、浸出油、运输等众多行业。我们呼吁出台相关政策,稳定内地棉花生产。”夏津县棉花协会上述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
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内地棉花生产补贴政策,“借鉴新疆的做法向棉农直补,激励棉农的植棉积极性,稳定棉田面积,确保棉花生产不出现大的滑坡。”
此外,他认为应该发展棉花规模化种植,全面推行棉花生产机械化,增加棉花科技投入。“以发展棉花合作社、种植大户为重点,进行规模化种植,农业扶持政策向种棉大户倾斜。通过规模化种植,减少重复性投入。以机械化突破制约棉花发展的用工多、成本高等瓶颈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装备,减少务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收益。”
夏津县供销社正在进行机械化植棉试验。今年,其200亩棉花全程机械化已经采摘完毕。经测算,其每亩可节约物资投入130元,节约劳务用工费达675元。这样的做法能否进行大规模推广,以挽救当地棉花产业的困境,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