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台湾《今周刊》杂志提供,节选自11月20日出版的当期「谷月涵看台湾」专栏)
中国突然改变在国际社会的行为模式,过往每与邻国出现领土纷争,中国总是采取军事威吓,如今却愿意与印度、俄罗斯、南韩与日本和平相处,这并非北京开始吃素,而是掌握到全球环境转变的现实。
中日针对钓鱼台列屿所做的协议,被国际媒体解释为两国关系冰释;然而,双方领袖尴尬握手那一幕,毫无真诚可言,该协议似乎反应出两国不得不的表演,唯恐钓鱼台议题会加重各自恶化的经济;换句话说,这只是暂时休兵的协议而已。
安倍经济学初期成功,现在已陷入停滞,且预计提高的消费税,可能必须延后施行。中国经济成长持续减缓,所幸幅度已见缓和。万一爆发战事,投资和消费都会被吓跑;因此,双方都不愿看到负面因素而彼此克制。
全球经济成长减缓,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提升,新石油产能大幅增加,这都足以使油价走低;更别提中东油国共谋压低油价,要让美国页岩油产业破产,或美国策略性卖油,要让俄罗斯破产的阴谋论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只会驱使俄国向中国靠拢,而中国也在此趁势得利。
美国外交焦点转向亚洲,也给中国一些压力,至少表面上不能再那么霸道。当中国与南韩洽签FTA(自由贸易协定)之际,北韩释放两名美国人质,应该不是巧合。国际强权正试图拉拢朝鲜半岛的不同势力。
经济低迷期间,再友善的邻国也会变得敌对,因为彼此都想筑起贸易壁垒。尽管北京反其道而行,大释善意,但亚洲国家仍须面对更进一步的考验。
更大的压力可能隐身在货币市场中。在油价陡降的同时,美元对欧元和日圆同步飙升,但人民币却文风不动;这也表示,人民币对欧元、日圆大幅升值,而这两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一九九四年人民币剧贬,可能是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起因。人民币的持稳,可望让其成为亚洲货币的价格指标,有助于中国藉机吸引弱势经济体,成为区域领导象征。当然,也有可能是北京担心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膨进一步上扬;同时,还可利用这一波经济放缓,刺激国内消费和减少对出口依赖──这是北京一直想做却做不到的政策。
在这样的前提下,拉美股市重挫,商品出口国如澳洲和加拿大等股市表现也不理想,就没什么好讶异了。中国逐渐褪下商品出口国的角色,也不再需要进口太多完成品。在北京领导人的盘算中,是不用太在乎这些远在天边的国家。
注: 1.专栏作者谷月涵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现任花旗环球台股研究部主管。
2.以上的评论不代表路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