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内容的试验区,义乌外贸出口正享受着这一改革红利。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份,义乌外贸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达到26%。
然而,这一数据与往年相比,增速已明显趋缓。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义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86.1亿美元,增长99.1%。
相关专家表示,受劳动力成本等影响,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正逐渐消失,必须在产品质量以及品质方面进行提升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只有创新经营模式,义乌的外贸才能继续保持好的增长态势。
试验区红利正逐步释放
在国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义乌外贸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来自义乌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义乌外贸出口2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5%,其中出口2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6.32%;进口441亿美元,同比增长22.90%。
义乌市外宣办副主任王罡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作为国家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城市,各项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4年11月18日,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与此同时,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特别是“义乌港”、“义乌航空口岸”等平台的建设,为义乌的商品出口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便利以及减少相关费用方面都给经营户带来了诸多的实惠。
2014年11月18日,义乌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式全线运行。随着这列横贯亚欧大陆、跨越多个国家、全程13052公里、用时需要21天的国际列车的开运,义乌正式开启了一个外贸的“海陆空”的全新时代。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毛峰对记者表示,目前有众多华商在西班牙经营小商品,商品绝大部分从义乌采购。相信随着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华商会选择“义新欧”班列。
增速趋缓成必然趋势
尽管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增速明显趋缓。
义乌政府工作人员林涛(化名)介绍,相比往年30%—40%甚至100%的增速,2014年增速明显下降。
查阅义乌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义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86.1亿美元,增长99.1%。其中,义乌出口182.1亿美元,增长1倍,进口4.1亿美元,增长18.8%。
义乌市线带行业协会秘书长金科林告诉记者,从整个行业来看,2014年只能说平稳。一方面,全行业没有一家企业破产倒闭;另一方面,没有一个老板跑路逃债。他说,2013年整个行业产值56亿元,2014年估计达60亿元,总量略有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事实上,增速下降是近两三年来的常态。
袜业是义乌出口较大的行业之一,今年形势也不乐观。
“每个月的增速都在下降。”义乌市袜业协会秘书长金善富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今年全年会有略增,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增速趋缓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影响外贸出口较大的因素。林涛告诉记者,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已经不再是中西部地区剩余劳力唯一的选择,很多劳力可以就近务工,造成东部沿海用工荒、招工难,企业只能提高工人工资留人,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迫使一些生产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向劳动力更具优势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继而影响到国际采购者也转向这些国家。另外,汇率双方向的波动,商家很难把握,一旦没有估计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全球工资报告》指出,中国工资增长占全球增长率一半以上。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价格优势空间不断缩减。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转而在东南亚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设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弱化。林涛说,虽然目前义乌的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速下降成必然趋势。
人力成本上升导致用工难
用工成本上升正向纵深蔓延。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5区做汽车配件的程女士介绍,她前一段接了一个中东客户上万件汽车竹席坐垫的订单,却找不到合适的生产厂家,以致白白损失了几万块钱。
“现在国内这种汽车竹席没人要了。”程女士指着一张“麻将”汽车竹席坐垫告诉记者,行距太稀了,质量太差。她说,本来和外贸采购商约定的价格,每张17.5元,她去厂家采购一般15元,每张有2.5元的差价。前几天她到缙云县约定的厂家去催货,结果看到所谓的厂就在一座四面通风的寺庙里,只有几个老人在工作。老板说,工资低请不到人。而就算这样的厂,整个县也没几家。一圈下来,不是价格不合适,就是货交不上。她说,她还联系了江西的竹乡宜丰县,该县也只有5家这样的加工企业,但因价格因素没成交,最后只能放弃。
“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金善富告诉记者,他们全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总共有140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64家,亿元企业22家。去年出口180亿元,但规模以上企业出口就达81亿元,占到近一半。他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他们行业内能实行机器换人的基本上都换了,一些大企业用的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他说,低端产品已经不赚钱了。
在金科林看来,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也和现在的东南亚国家一样,因为有劳动力成本优势,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把厂设到大陆来,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发展了,自然而然会转移出去。关键是企业必须面对这一现实,不断地提升自己。他说,他们这个行业原来有五六百家企业,现在只有300余家。他认为,这个行业其实只要几十家企业就可以了,产值依然可以超过现在,企业整体质量会更高,竞争力也会更强。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记者,义乌外贸主要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来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或者正逐渐的消逝。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正处于微利甚至负利层面。改变这一现状唯有加强创新,一方面要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品质的提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外贸出口的新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
试水电子商务
创新驱动,义乌把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
2014年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了“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作为其考察浙江经济第一站。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把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发动机”,表示将通过商事制度改革等简政放权举措,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
青岩刘村原有1486名村民,现在容纳了8000多人,聚集了15000余名从事网络销售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卖出超过3000件各类商品,2013年网上成交额达8亿元,2014年预计将超过20亿元。
事实上,借助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购基地以及20多万家日用品生产企业的180多万种商品,义乌跨境网络销售正风生水起。
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骆旭锋介绍,从2011年以来,义乌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347亿元、520亿元和856亿元。2014年1—9月份,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714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外贸零售交易额97亿元,同比增长56%;外贸B2B交易额207亿元,同比增长15%。跨境快递日均出货30万票,同比增长45%。
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下一步,义乌将全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工作,一方面推动义乌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推进海外创储建设,规划布局国际邮件、快件处理中心,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呼唤站;另一方面建立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主体之间的标准化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平台沉淀信息,发布小商品跨境电子商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