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以大卖场为购物中心主力店的固定模式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新卖家正在以生活服务、娱乐休闲等强体验业态招揽人气,挤兑传统超市生产空间。在各方市场威逼困境下,新生代的精品超市却表现出良好走势,成为传统超市、大卖场市场竞争的有利砝码。为此,不少人士断言,精品超市正在或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新宠,是零售业抢食的下一个战场。
但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的22家精品超市品牌,2014年的全年拓展总数相加仅为40家,其中一些品牌还出现了因盈利不足而关店的尴尬。于此同时,精品超市结构调整、服务升级的趋势日趋明朗。
理性拓展 瞄向二三线城市
据联商网数据显示,2014年22个精品超市品牌共拓展门店40家,其中永辉共拓展12家Bravo YH,相比北京华联拓展5家BHG,华润万家拓展4家ole、3家Blt,永辉的拓展显得“热血”激进,此外,永旺拓展3家美思佰乐,百佳拓展2家Taste,武商量贩拓展武商超级生活馆2家,百佳、中商平价、世纪联华、家润多、City Super、美特好个各拓展1家精品超市,卜蜂莲花、天和百货等商家的11个精品超市品牌则未有拓店信息。据统计,平均每个精品超市品牌新拓店不到2家,除永辉新开12家店外,北京联华、华润万家等超市巨头新开店都不超过5家,就此来说,各零售企业的精品超市拓展战略都较为理性。此外,随着市场行情走好,一些商业地产商开始抢食市场精品超市市场。2014年5月1日,南京金鹰首先在新街口打出自己的精品超市品牌Gmart,收效超出预期后,又于11月15日在扬州新开一家店面。绿地集团则紧随其后,于2014年12月28日在上海宝山打造了第一家DIG精品超市。
精品超市地域分布呈现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展的趋势。联商网统计显示,2014年,一线城市共新开10家精品超市,其中,北京新开店5家,成为2014年新开精品超市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仅此于北京,开店4家,深圳开店1家。二三线城市中,江苏新开店数量与北京相同,共开5家店,福建、湖北、四川各开店3家,除深圳外广东还有2家新开门店,浙江、陕西新开店面也是2家。此外,安徽、贵州、山东、天津、重庆各有1家新开店面。以上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新开店的比例为1:3,业界分析认为,这与一线城市商业形态、布局日趋饱和,二三线城市由于尚未完全开发而备受各类高档消费产品业态的青睐有关,此外,精品超市前期投入是普通门店的几十倍,企业为了尽快收回成本,更愿意选择费能力较强、租金和人力成本又相对较低的二线城市。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精品超市越开越多,但就开店速度和开店整体规模来看,精品超市还远远未达到爆发式的增长。
错位竞争 升级调整成新常态
精品超市是对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经营,诞生之初就瞄准高端商品、高档环境、高收入市场,通过经营大量高端、优质的进口品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而获益,这本身就与传统超市、大卖场的大众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市场错位,因而能相对避开目前已趋白热化的中低端市场的竞争,赢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品超市品牌崛起,以及各种市场因素的牵制,因盈利不佳而关店在精品超市市场不断上演。如,开店迅猛的北京华联精品超市公司近年连现严重亏损,其中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达到了141.62万元,旗下5家精品超市也转型为综合超市,苏州2家门店则先后关门。于是,精品超市未经繁荣崛起就已经进入了调整定位、服务升级的改良阶段。
立足本土,调整产品结构,淡化“高价”,迎合家庭消费,在商品流通发达的今天,产品进口化、价格奢侈化已经行不通。业界分析,单纯走高端路线会直接减少消费,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培育市场,失败的风险比较高,同时,若所有商品都是境外的,本地消费者也将无所适从。2014年精品超市调整生鲜价格,趋向“平民化”的家庭消费,同时加紧布局午餐经济,不断有媒体报道深圳、石家庄、南京的精品超市午餐经济抢食如何激烈。
业内人士分析,精品超市多位于购物中心、写字楼,白领的午餐需求非常旺盛,从业态延伸的角度来看,售卖熟食甚至打造午餐经济将是超市的新盈利点。同时,精品超市更加注重在装修设计、服务设施各个层面打造不一样的购物体验。据了解,2014年11月开业的Citylife杭州西湖银泰城店,邀请了日本设计界首席团队花了9个多月进行设计布局,在室内柱、墙上能找到20多种植物造型;2014年12月开业的Ole’成都远洋太古里店则打造了咖啡吧、酒吧、茶吧、意大利餐厅、概念厨房等多种不同层次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更精致美好的生活,更放松的环境,普通超市已满足不了他们。”某精品超市高管认为,随着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这种需求被一步步强化,因此不断调整升级已经成为精品超市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