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4月开始,我国过去三年实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宣告结束。除将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外。11月上旬,有关部门确定内地棉花补贴范围为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肃9省。2014年度的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因此,棉花市场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到“后收储时代”,棉花价格也将逐步回归市场。所以,2014年度注定将是我国棉花行业的一个转折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棉花行业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各方面的客观问题也必然会在这次改变中被进一步凸显出来,这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研究和应对。
听,内地棉农在“煎熬”
多年前,湖北的一位乡党委书记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了一封信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而引起了相关部门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过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向农村和农业转移。显然仅仅依靠国家地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棉花这种农作物从古至今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种植棉花也是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最主要的收人来源之一。然而,伴随着2014年度我国棉花价格进一步向市场放开,广大棉农特别是内地9个主要棉花产地省的棉农们心头多了些许忧愁和无奈。这些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人们,这一次也没有能够逃过“农民真苦”的轮回。
湖南省安乡县位于土地肥沃的洞庭湖平原之上,是湖南省第二大棉花种植县。实际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洞庭湖平原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也是湘鄂两个棉花生产大省的棉花主产区。罗文强是安乡县一名资深的棉花贩子,不过有细心的群众注意到,在今年棉花收购季节中罗文强的“坐骑”已经由往年的小货车改成了摩托车。原来,由于今年当地棉农普遍存在惜售的情况,因此导致罗文强下乡收购棉花经常是空去空回“白跑路”。为了节约油钱,他便改成了骑摩托车下乡转悠,在确定哪家人卖棉花后再开货车上门。
据了解,2014年湘鄂两省棉农惜售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移栽初期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而到了中后期又阴雨绵绵造成枯黄萎病发生、蕾铃脱落、棉花挂桃减少等等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了棉花产量的减少。同时,“屋漏又逢连夜雨”2014年的棉花收购价格也跌到了近年来的低谷。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于内地棉花的定额补贴政策出台过晚,地方上消化吸收、落实细化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由于绝大多数棉农担心卖早棉花得不到补贴,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观望、等待着。
毋庸置疑的是2014年度湖南、湖北两省种植棉花的农民大多都是“赔本赚吆喝”。
湖北省的公安县也是传统产棉大县之一,村民王磊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以种植棉花等农作物为生。现在,棉花贩子进村收购籽棉的价格在每市斤2块6毛到2块9毛之间。且不说今年棉花因为气候异常导致的减产,即便是按照往年正常的平均产量每亩500市斤计算,今年种植一亩棉花的毛收入也只有1400元左右。
而我们再来看一看棉农种植棉花的支出。首先是机耕、机播费用在100元每亩左右;其次是除草、施肥、灌水、喷药几项的人工费用大约在150元每亩左右;另外就是打顶人工费每亩100元,摘棉花人工费按照亩产500斤计算还需要500元每亩。还有就是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种子、地膜每亩约需110元左右;各种化肥农药每亩约需340元左右;另外就是灌溉用水,每亩也需要35元左右。综合计算,内地棉农每亩棉花的实际支出是1335元左右。
这些大概的支出还是在没有考虑到土地流转费用,土地贫瘠程度以及今年棉花产量下降等等其它因素的前提下实际产生的。不难想象,湘鄂两省的广大棉农自然希望继续等待棉花的收购价格能够上涨。因为,只有棉花收购价格上涨今年他们种植棉花才能保本或者是减少亏损程度。
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棉花收购价格来分析,即便是国家每吨补贴的2000元能够及时到位,绝大多数棉农也不大会因此款项赚到多少钱。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到今后内地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或会进一步加剧内地几个主要棉花产区棉花种植规模的减少。
然而,棉农们的这种囤棉惜售、观望等待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反而还衍生出更多,更具体的一些新问题。
众所周知,普通棉农存放籽棉的场地大多就是在其家中。要么是堂屋,要么是卧室,要么是阁楼等处,种植面积大的农户很可能上述几个地方都会堆满。且不说大量的棉花不规范堆放、存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火灾等严重事故。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不规范的棉花储存场所导致灰尘、油污、杂质进入棉花里面,造成棉花品质下降影响出售棉花的收益。据了解,一般情况下籽棉由棉农自己囤积一年,品质将最少下降一个等级,每吨籽棉的价格也会降低6、700元。
实际上,目前摆在湘鄂两省棉农面前的选择是两难的。现在出售籽棉价格偏低,则会导致亏损;等待观望既无法保证棉花的品质,又难以确定未来棉花价格的走势。所以,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棉花补贴的实施细则,并且确保及时兑现才是解决目前广大棉农实际困难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能仅仅出现在口号里,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
看,下游棉企在“挣扎”
在我国2014年度的棉花收购季节里,态度与往年情况大相径庭的不但只有惜售地棉农,还有产业链下游的众多棉花加工企业。
在湖南某大型棉企的一家分公司收购现场,往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从公司大门口到仓库排着上千米交棉队伍的情形今年并没有出现。他们仓库门前将近一个足球场大的坝子里,虽然也谈不上门可罗雀,但也仅仅只稀稀拉拉停放着几辆由棉花贩子驾驶来的农用三轮摩托车在出售棉花。
如果在以前出现类似今年这样的棉农惜售,企业收不到棉花的情况发生。加工企业负责收购棉花的相关人员早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早就已经跑到一线甚至是棉农家里挨家挨户做起了销售动员工作。然而今年,负责收购的几个工作人员正悠闲地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玩着手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全行业的常态。以湖南省的安乡县为例,据了解到11月上旬截止,除了一些家庭作坊和小企业零零星星地进行收购之外,该县的9家大型棉花加工企业,没有一家开秤收购籽棉。
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今年在外行人看来这些棉花加工企业宁愿工人放假,库房空着,机器停摆,也不愿意想办法弄棉花来进行加工生产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在业内人士们看来却是理所应当的。
对于棉花加工企业来说,除了需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之外,最根本、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赚钱。然而,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按目前的棉花市场行情,不仅棉农要亏钱,棉花加工企业也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另外还有一个导致棉花加工企业对收棉“漫不经心”的重要原因也同样是,企业们在等地方政府具体的棉花补贴细则出台。由于细则没有出台就意味着补贴的资金没有落实,政策就还是处于“水中月、镜中花”的状态。实际上,目前国家在补贴的办法中也没有明确这2000块钱,是按照种植棉花的面积直接补贴给棉农,还是按照产量通过加工企业间接补贴给棉农,亦或是通过其它方式补贴。所以,这些尚不能确定的情况也让棉花加工企业不敢贸然动手大量收购棉花的因素。实际上,棉花加工企业也同样担心,现在一旦敞开了收购棉花,将来会因此吃政策上的亏。所以在生产要亏损,补贴不明朗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下,广大棉花加工企业对于收棉采取这种谨慎的态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与棉花价格走低、棉农惜售等问题相比而言,2014年度由于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带来的棉花加工行业无序竞争现象,则是更为让棉花加工企业特别是大型(泛指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头痛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国棉花加工这块“大蛋糕”主要被“400型棉花加工企业”、“200型棉花加工企业”以及所谓的家庭作坊式“两小一土企业”所分享。这其中,尤以主要使用国家早就明令禁止的小皮棍机、小锯齿机和土打包机的“两小一土”加工作坊在今年最为“活跃”。在这类作坊式小棉花加工企业眼中,不但根本没有任何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并且还经常干出一些以次充好的勾当。
毋庸置疑的是400型棉企技术先进、工艺规范,加工的棉花质量有保证,产品质量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同时,其生产技术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所以在过去几年里,国家指定的棉花收储企业都必须是400型棉企。彼时,广大棉农都自觉自愿地将棉花出售给400型棉企。其余的200型棉企和“两小一土”棉花加工作坊的市场被急剧挤压,除了个别老少边穷地区之外,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已经看不到这两类企业的影子。
然而,今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棉花价格走低。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和“两小一土”棉花加工作坊由开始“重出江湖”。其中,“两小一土”凭借着生产工艺简单,同时还能通过诸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办法逃避税费,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棉花加工成本。目前,这类型的棉花加工企业们正开足了马力在收购、加工着棉花。大量品质没有保证的棉花产品通过它们流向了市场。
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是,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和“两小一土”棉花加工作坊由于国家政策变化而获得的了巨大发展空间,事实上它们目前也正在快速发展。但是,长此以往这类以出产价格低、质量差的棉花产品为“契机”的棉花加工企业,必然会挤压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大型棉花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扶持下,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00型棉企很可能就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死亡”。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不但我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棉花品质战略功亏一篑,对于我国整个棉花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在“开倒车”、“走回头路”。
因此,我们的相关执法部门今后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国家早就明令禁止使用的小皮棍机、小锯齿机和土打包机就必须发现一台就取缔一台。对于没有获得棉花收购加工许可证的企业非法从事棉花加工、收购的行为,也必须严格禁止并且从重处罚。各方都应该从质量强棉、科技强棉的大局出发,为400型棉花加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思,棉花行业的“出路”
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中,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恐怕是最为艰难,承受“阵痛”最大的事情。第一,是因为棉花产业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广,从上游到下游,从棉田的耕作到服装的销售无不牵涉其中。第二,是因此在棉花产业链上“讨生活”的从业人员群体十分庞大。第三,就是因为棉花产业的转型涉及的政策、资金、渠道等等问题太过复杂,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新出现的。
国家在出台今年内地棉花的补贴政策时,已经明确指出“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补贴方式由各省自主决定,可选择按面积或按产量补贴”。实际上,内地棉农今年种植棉花可能会出现亏损的问题,之前就有一部分人预测到了。其具体就体现在今年内地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从棉农方面来看转型问题,无非也就是转种其它农作物。
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换种农作物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地区的棉农来说也是比较艰难的过程。比如说,湖南省某县大部分棉农今年转而种植南瓜。因为对于南瓜产供销渠道并不熟悉,导致到了南瓜丰收的时候遭遇南瓜滞销。出现了大量南瓜烂在田间地头,传统棉农转型之后血本无归的情况发生。
实际上,在我国很多地方所谓转种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例如在山东,每年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在春灌之后用来种植棉花。正是棉花较高的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的特性才使得它们能够在此存活。因此这类型的盐碱地,除了能够种植棉花之外根本无法种植其它农作物。用当地百姓的话说,即便是棉花价格再低仍然也只能种棉花。
还有就是因为广大棉农已经习惯了种植棉花不用浇水的种植方式。因此,在传统的棉田周边各种水利设施要么是没有完善,要么就是年久失修。所以一旦转种其它农作物,灌溉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同时,棉农要想重新修建或许修葺水利设施,资金来源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此,棉农们的转型要想从简单的转种其它农作物入手,现在看来也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那么,棉农要想通过继续种植棉花来获得收益又是否行得通呢?在棉价低的情况下,种棉花要想赚钱无非两条路可走。其一,就是进行土地流转,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其二,就是大量引进高科技农业设备,走科技化、机械化的道路。
但是,在具体操作这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难题。比如说,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跟农户一家一家谈,相当浪费精力和时间。而棉花种植收获的全部机械化,也还有很多瓶颈需要攻关解决。特别是在棉花的采摘过程中,目前还大部分依靠人工,所需要支付的人工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的生产成本。因此,对于棉农、棉花种植方面的转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同时总结经验教训。
另外,对于广大的棉花加工企业来说转型也并非易事。按照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振兴规划的要求,棉花加工企业主要应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以机器代替人工,减少劳动力的支出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棉花加工企业在整个棉花产业链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棉花加工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棉花行业整体转型的成败。是值得行业内外相关各方面认真对待,同时也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的一件大事情。
毋庸置疑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棉花价格与外棉价格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直接导致了下游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减弱。与此同时,我国棉花供大于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国储棉花的库存还有相当大的数量,按官方说法,占到全球棉花每年总需求的60%。因此,严重的供大于求势必导致棉花价格的下跌。
目前虽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短期内确实会给各方带来一定的损失,出现一定的困难。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健康发展有益的事情。值此风云变幻之际,我国棉花行业只有彻底更新观念,坚定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并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棉农调整种植结构,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棉花行业秩序,从而完善我国棉花市场的运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