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与科技发展引发消费需求转变的当下,创新模式、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不可避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0月15日,以“需求导向,中国智造”为主题的2015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围绕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先进纺织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智能纺织、互联网+等热点为行业搭建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行业科研成果。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协办。
社会奖励作为国家科技奖励的重要补充渠道,为激励科技人才,提升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作为全国纺织科技工作者之家,在社会科技奖励工作中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大会首先对获奖人员进行了颁奖,蔡再生等8人获得2015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称号,陈超等5人获得2015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称号,丛洪莲等3人获得“富丽达”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程博闻等3人荣获纺织系统“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运用经编网眼结构的负泊松比织物设计》等15篇学术论文获得第16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2015中国纺织学术大奖的荣誉被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和中国昆仑工程公司总经理周华堂摘得。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环节,华中科技大学院士李培根在题为“中国制造2025浅释”的发言中强调,中国制造要进行四大转变,第一,针对创新能力不足,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第二低成本向质量效益优先转变;第三,针对资源消耗大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第四是结构优化,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重要的四大转变,其主线实际上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关键就在智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围绕大会的主题“需求导向,中国智造”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报告中提及了“十三五”规划中针对纺织工业的定位,他表示,行业的三个竞争点到现在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内涵有了一定的改变,适时将国际竞争的提法改为国际化新优势。在谈及实现“需求导向,智能制造”的科技工作方向时,孙瑞哲指出,第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第二,研究新型材料,开发高品质的功能性产品,提升纺织品的功能和品质;第三,分步推进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纺织的智能制造要结合国家战略的三个方面,即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产品。
相比主题报告,下午的分会场交流互动更为频繁,与会学者在“现代纺织技术论坛”、“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分会场”、“聚乳酸纤维的开发及其应用”等分会场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