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7月7日晚上,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在微博上发了这四个字。当时寺库获得阿里巴巴数亿美元战略投资的传言正盛,李日学语焉不详但又语气笃定的一条微博,让事实真相更为难辨。
不过谜底很快揭开。第二天,寺库宣布了E轮融资消息,领投方为平安创新投资基金,融资规模为5000万美元。相应地,接过阿里橄榄枝的面孔也浮出水面。公开信息显示,阿里超过1亿美元战略投资奢侈品电商魅力惠,并持有后者超过50%的股份。
这被视为奢侈品电商回暖的征兆。
从2008年创业到现在,寺库经过线下到线上的迁徙,抓住奢侈品电商的机会,但也体会了行业和资本冷暖。新的资金注入让寺库有了继续奔跑的力量,但跟李日学打造全球高端消费服务平台的野心相比,寺库还需面对更多挑战。
2015年9月25日,《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Jeep走进未来之星上榜企业的系列拜访活动,来到了位于北京金宝街的寺库跨境体验会所。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已经不复当初的井喷之势,但寺库一直在上演着逆势成长的故事。李日学的“秘诀”是什么?寺库真如看上去这么安全吗?
李日学经常带寺库的高管们看一部名为《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善尽单亲责任、奋斗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故事。李日学的感触是,小至做企业,大至人生路途,碰到困难与问题时,首先应该返回去寻找内心深处的东西,“丢失了原始的人生追求,人生会变得很烦躁”。
创业初心
1998年,24岁的李日学开始创业,前十年主要做家电。2007年,他投身互联网,第一个月就拿了一笔风险投资,创立绿魔方网,主营家电和家电以旧换新。但这个创业项目并不成功。2008年,因为早年做高端家电的经历,李日学注意到了中国中产阶级快速崛起,于是开始做二手奢侈品寄卖。
李日学希望为项目起个“有文化传承感觉”的名字。他信佛,觉得“寺库”两个字特别好。这两个字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寺院为民众提供寄售、典当、贷款等服务,因为具体地点设于寺庙仓库中,所以统称为“寺库”。
早期的寺库除了在线下开店,也有线上网站。但后者更多像一个展示性质的官网。因为主要做高客单商品,电商风也未完全刮起来,线上下单存在一定风险性。不过随着商品种类逐渐丰富,以及线下会员群体的稳定,2011年4月份寺库B2C网站正式上线。
寺库赶上了奢侈品电商火爆的投资潮。2011年7月,寺库获得IDG资本1000万美元首轮投资,让李日学印象深刻的是,在资金吃紧情况下,寺库用IDG投资开了一个很大的店。“最重要的是坚持梦想。”李日学说。
经过了一次创业失败的李日学,把技术搭档视为创业公司的核心元素。他跟很多创业者说,想做互联网一定要舍得投入,找到合适的技术合伙人,搭建整个公司的技术基础。2014年11月,他挖来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技术战略总监向江旭,担任寺库CTO。
李日学所设想的全球高端消费服务平台的梦想也已经具备雏形。寺库的业务模块中既有线上的网上商城,也有线下的会所和保税仓。让消费者相信寺库销售的是正品并非易事,但目前线上销售比例已占公司销售总额的70%-80%。寺库的会所也已经在上海、成都、香港、米兰开业,东京也有个合作的会所。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位于纽约的会所也将开业。
但寺库最大的模块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供应链金融、钱包和白条系统。原因很简单,“因为供应商需要贷款,消费者需要分期付款等支付手段”。
第三块是拍卖频道。这在寺库内部是一个独立模块,APP将会在今年11月上线。李日学介绍,拍卖的范围包括艺术品、包、表等。春节期间,拍卖频道还拍卖了柏悦酒店的总统套房,并配备了红酒和鲜花。跟传统的保利拍卖、佳士得拍卖不一样,寺库的拍卖频道更多是强调共享经济的概念。“像Uber和滴滴打车一样,让每个人自觉参与其中。这是我们拍卖最大的一个发展方向。”李日学说。
第四块是打造智能化汽车生活,11月寺库会推出第一款围绕车生活的硬件产品。此外,寺库旗下会成立一个设计师基金,为一些独立设计师品牌和工匠品牌,提供资金和销售渠道。
在外界看来,寺库似乎总是在变,业务板块不断在增加。但李日学觉得,寺库一直没变。几个模块相辅相成,形成寺库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
今年下半年,寺库会加大品牌建设动作。要打造一个被认可的高端消费品平台,绝非朝夕之功。
李日学崇拜两家美国企业:通用和运通。他希望寺库也能成为这样的企业,在全球化布局的同时把服务本地化,形成有自己真正标准的服务性企业,在高端服务企业里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的追求,把寺库打造成中国高端服务企业里一家领先的企业。”李日学说。这是他创业之初的理想。
不能学京东和阿里
2012年,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去欧洲佛罗伦萨出差,拜访了一家Prada专卖店的老板——一位82岁的老太太,一头热烈张扬的红发,穿着时尚入流。她跟李日学介绍店里50多岁的店长和二十出头的店员。一旁的寺库员工私下跟李日学说,那两位分别是她的儿子和孙子。那是李日学第一次切身接触到奢侈品的本质:传承和时间。
寺库的鉴定保真花了几年时间才构建起现在纷繁复杂的货品基础。李日学记得,寺库的第一家店开在建外SOHO。前面几个月,鉴定师只会鉴定LV包,当时店里也只卖LV包。即便如此,因为鉴定水平达不到,很多LV包都鉴定不出来。开一个店,货品就五个型号,后来才开始增加型号和品牌。
现在寺库的鉴定体系逐渐完善,并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跟寺库有合作,还在寺库设立了一个工作站。“我一直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跟小孩的成长是一样的,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李日学说。他透露,寺库在奢侈品鉴定上投入的资金是同行的五倍。寺库在北京的奢侈品维修保养售后服务工厂号称亚洲最大,李日学专门从日本请来一位咨询师给员工做培训,这位咨询师的收费标准是讲一堂课50万人民币。
在看似大手笔的背后,李日学希望仓库存货占用的资金越少越好。因此,寺库的定位并不是一个进货卖货的零售商,而是一个服务销售平台。“我们首先把会员的服务体系搭建得更好,所以前面五年,重心不是品牌代理。未来五年我们会跟很多品牌直接联系,但我们不拿钱进货,而是希望形成一个联营,或者说分销的经营方式。”李日学说。
跟其它电商平台一样,如何把握融资节奏也是寺库面对的必然挑战。目前寺库已经完成了五轮融资,先后由来自银泰资本、法国Ventech China、森合投资、盘古创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CMC华人文化投资基金等世界顶级投资公司参投。
“在选择投资商上,其实很有讲究。”李日学说。第五轮融资由平安领投,因为我们未来想在互联网金融这块发力。李日学在创业初就考虑过国际化的定位,注册寺库中文商标时,英文商标secoo和中文商标即同步申请。国际化公司的定位,决定了寺库需要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资源。
他透露,寺库未来三年主要做的是全球化,在国外开分公司,跟大商场和大的品牌商合作,同时全球化扩张过程中也会考虑收购一些国外的企业。“做企业,节奏很重要。每个阶段都要聚焦,做专做透。”李日学说。现在对寺库来说,已经不存在单向的跨境电商,不仅仅是国外商品跨境进来,还要把中国的精品拿出去。他坚信,中国未来一定会出自己的奢侈品企业。
提到寺库现在面临的竞争对手,新光天地等实体高端商场和其它奢侈品电商是显性的竞争对手代表。但值得关注的是,双方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今年9月1日,寺库与四川美美力诚百货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全面整合双方现有资源,实现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的双擎驱动。李日学认为,高端消费品的整合才刚刚开始,未来三年,人们将看到更多全球高端消费品线上线下的整合。“现在人们讲互联网+讲得很多,我认为在未来三年,传统企业+对中国消费升级有非常大的改变。”
对寺库来说,最伤脑筋的是隐性竞争对手。李日学注意到,以前中秋节人们喜欢送月饼,送名表,而现在大家可能更喜欢英语培训、EMBA课程和巴厘岛度假等非物质的东西。换言之,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
消费群体也在改变。前几年,寺库核心用户的年龄在35-55岁之间,主要来源是线下。但随着电商的强势侵入,这两年新的会员以年轻用户为主。目前,18-25岁的会员超过70%。当年轻人成为引领消费的主力,寺库必须在品牌、商品和服务上,与年轻人接轨。
“我们不能去学京东和十年前的阿里巴巴,因为顾客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发生很大变化。”如何让寺库的产品和服务符合五年以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这是李日学每天都在思考和推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