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而经济增速如何定、转型升级如何转、重大领域的改革措施如何推进,均被视为其重要议题。然而统领这些重要议题的却是中国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均衡、稳健、保质保量的“中高速”增长成为了五中全会为未来中国五年经济发展定下的基调。
何为中高速?
“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是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十三五”规划将有可能在十个方面:包括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着力。
而在上述内容中,保持经济增长又被放在规划的首要位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无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不能脱离增长来谈转方式和调结构,提质增效将是重点。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第一要务”。
而对于会议公告中所提出的“中高速”发展目标是6.5%还是7%,目前还尚存一定争议。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曾在今年年初的一次会议上透露,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的要求,“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速必须达6.56%。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胡鞍钢则认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一般都高于预期目标,“十一五”规划定在7.5%,“十二五”规划定的是7%,“十三五”或定在“7%左右”,左右的含义是正负0.4个百分点,也即6.6%-7.4%之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实现。
“‘十三五’经济增速为6.5%左右就可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说。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认为,预计“十三五”增长目标下调至6.5%,以反映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入中高速的内在要求。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则表示,“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定在7%左右较合适。
对具体数据尽管难以达成一致看法,但较为一致的是中国经济还需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巴曙松[微博]的观点是,“十三五”规划即便设立经济增长目标,更大程度上也主要是一个参考性的指标,经济增长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务院参事杜鹰。他强调,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十三五”规划的主线,不转就难以为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经济增长的提质增效需要深化改革,如对房地产税、消费税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
“小康”决胜局
除定下中高速发展目标外,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也被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在今年8月底,全国人大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报告中,多次出现了,“改革为先”的说法。记者梳理发现,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和金融改革是被提及最多的领域。据悉,财税改革重在减税及划分中央地方关系,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减少垄断,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在打造社会“安全网”方面,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也被纳入了“十三五”规划之内。
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但也面临着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全面”,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则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的另一个重点,但也是难点。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则被纳入了该计划中。
与此同时,如何补齐发展的短板,则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议题,而生态环境脆弱则是当前中国的最大发展短板。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也被首次纳入了“十三五”规划。而为了实现绿色发展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将对权力范围逐一明晰——其中包括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以及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规划始于1953年,以后每5年一个规划,勾勒的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框架。而这一次的“十三五”规划,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因此这个“十三五”计划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