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10月19-25日),新疆棉再次下滑。一位轧花厂朋友说,现今南疆库尔勒三级机采棉12200-12300元/吨,手摘棉12800元/吨;北疆吉昌三级机采棉12400元/吨,手摘棉12900元/吨,绒长大都26-27mm。一周时间,新疆棉大约又下滑了100元/吨。朋友很担心:这样跌跌不休,何时是一个头?今年还有反转可能吗?
笔者的观点是:近期的下跌怕仅仅是一个开始,后期或更不容乐观。
1、7-8月份,就有棉农猜测今年棉花会形成“量减质降”的双降格局,不想一语成谶。业界认为,2015年度新疆新棉花产量在390-400万吨,同比上年度450万吨减幅15%。据中纤局的公检数据,今年已经公检的棉花加权长度指标同比减少1mm,28mm以下的棉花占59%,而去年仅是14%。
2、10月中旬开始,冀、鲁、江、浙及川渝等地纺企纷纷赴疆采购,但询价和看过大货之后,实际成交不大。江苏盐城某厂采购部于经理说,今年28mm以下的比重太大,40支及以上的纺纱基本不会采购,所以很多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解决纺企用棉问题,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内放开棉花进口配额限制,纺企能够有机会采购更多外棉;二是继续轮出国储棉库存的陈棉,保障企业需求。于经理认为:如果政府既不增发配额又不轮储,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纺企改进工艺。但是,改进工艺谈何容易,很多企业根本承受不起。所以,预计今年国储棉出库销售很可能会提前,新季新疆棉会“少人问津”。
3、新疆棉绒长较短,并不影响低支纱和气流纺。其实,这对于消化今年新疆棉来说,是一个伪命题。
第一,近些年,外纱进口如“野草般疯长”。海关数据:2015年我国外纱进口量大幅上涨, 1-9月累计进口棉纱182.5万吨,同比增加24.4%。预计2015/16年外纱进口量将达到250-280万吨。按照1.1吨棉花纺1吨纯棉纱的比例,这相当于275-308万吨的棉花供给。
第二,从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外纱进口品种集中在气流纺10-32支,普梳、精梳21-32支等几个品种,而40支及以上普梳纱、精梳纱的比例不足5%。因此,2013年以来,我国60%-70%的中小纱厂倒闭、转行或者产品升级。市场所说的2015年低等级棉花供过于求,高等级棉供不应求,是有一定依据的。
4、雪上加霜的是,郑棉期货跌跌不休。截至周五(23日),郑棉主力1601合约收报12055元/吨,较上周11955涨100元/吨。但仍徘徊在12000元/吨一线,业界认为,近期,或在12000-12500元/吨区间振荡。市场的信心明显不足,将给疲弱的市场蒙上一层阴影。
综上,新疆棉今年或将继续在“寒冬”苦苦挣扎,业界当思如何保护自身,顺利度过漫漫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