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10月份,我国共累计进口棉纱199.96万吨,同比增加22%。其中10月份进口17.4万吨,同比增加0.9%,环比减少20%。据贸易商反馈,10月份棉纱环比减少的原因一部分是前期进口纱过热,大量集中到港,供过于求的情形开始出现,保税库库存大增,使得贸易商订货减少,另一部分原因是今年8月 人民币大幅贬值,市场观望气氛比较浓厚,也希望在我国纱线展会上探探市场,寻寻价。
后期11、12月进口量各贸易商反馈也不一,有的谈及在17、18万吨左右,纱线展后的新订单陆续到港,不过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进口增加量有限。有的则认为12月应该超过20万吨,11月要高于10月,但还是低于12月,因为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另外部分进口的纱线以融资为目的,并非以贸易为目的,不管贸易上赚不赚钱,都会做。
保税库库存量变化
近来保税库棉纱入库多,出库少,11月份保税区库存量曾突破12万吨,市场萧条,下游订单减少,给贸易商销售压力较大。进口纱种类主要为气流纺和赛络纺低支纱线,环锭纺21支、32支普梳,32支精梳。40支以上纱线较少。由于库存量大,纱线品种较单一,质量好有信誉的纱线销售较好,但盈利空间不大,质量差的少人问津,只能不断下调价格。尤其是瑕疵纱线经常出现特价甩卖。
贸易商日子艰难
贸易商今年的日子,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一算账今年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只能眼见“无可奈可花落去”。贸易商虽在行情好时低买高卖,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必然也面临以下几种风险:一、价格风险。贸易商入市要承担投机风险,市场行情不好时价格一路下滑,差价只能自己承担。前几个月受国内需求下降和国内棉花价格下降影响,进口纱价格一直“跌跌不休”。有的贸易商损失惨重,正忙着清库存,表示将库存卖完就不再进货了。二、信用风险。棉纱市场尚不成熟,秩序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印巴等国的大大小小的供货商信誉不一,并非都“守规矩”。因此有的贸易商表示开箱如同“赌玉”,质量好坏全凭运气。货不对版或质量有瑕疵,甚至缺斤少两都时有发生,而跨国索赔难度较大,如果供应商不予理会,贸易商的利益难以保障,往往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三、市场销售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印巴等国的纺纱厂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市场主导权,很多纺纱厂在国内设立办事处,招聘销售代理,国内纺织厂从代理处拿货日趋增多,一是因为方便快捷,二是价格也有优势,三是大的纺纱厂信誉也较有保障。
年底将至,下游订单未好转,新疆棉纱的竞争也初露端倪,可谓是“前遇虎,后遇狼”,贸易商对后市预期并不乐观,有人预计到12月底每吨纱线仍然要降400-500元,还会有一批贸易商亏损。
明年进口纱市场路在何方?
明年进口纱的行情,一是取决于供需关系。今年我国出口下降,纺织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明年国内纱线总需求或将进一步下降。二是取决于国内与国外的棉价差。如果价差拉大或维持,进口纱就依然有利可图;如果棉花价格下跌,进口纱竞争力会下降,也有贸易商预期国内低等级棉花价格下滑有利于国内OE纱的生产和销售,低支纱的进口可能不会再有较大突破,但随着国外技术的进步,纱线的整体质量和进口纱支都有提高的趋势,今年精梳纱进口增速突出就是一个表现,毕竟国外新增的产能已经投产,内销有余,不出口到中国到哪里呢?故国产棉纱和进口纱的竞争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