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黄河流域棉纺织市场似无规律可循,一片清冷气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一、原料市场冰火两重天。4日,一位山东轧花厂负责人说,目前当地现货3128级在12800-12900元/吨,最高价格不过13000元/吨。质量相比去年偏差,尤其马值以C级主导,纺企不喜、棉商不爱,大多积存在轧花厂手中,出现“卖棉难”。与地产棉相比,近期新疆棉炙手可热。当日,山东、河北等地3128B、2128B级新疆手摘棉仓库提货价分别在13350元/吨、13550元/吨左右,近期上涨200元/吨左右。因为货源不多,加之棉商惜售,不排除个别纺企加价200-400元/吨“拿货”。新疆机采棉同样受欢迎。当天,已移库至山东济宁仓库的3128级机采棉以12900元/吨成交,价格直追优质地产棉,这表明在认可度上机采棉已与地产棉比肩。因机采棉的一致性较好,其成交进度明显高过地产棉。市场分析,截至目前新疆棉加工量已过300万吨,运至内地较为便捷、快速,给地产棉的冲击正呈升温之势。
二、纺企原料、产成品库存双升。进入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入季节性淡季,黄河流域大小纺织厂均有反映棉纱价格小幅下跌为主,订单减少,成交清淡,回款困难。
“基本没有新单,勉强度日,库存上升的快,压力大。”厂家负责人李总说。此外,李总还表示,不仅他们厂产成品库存上升,周边其它厂家也是一样。德州某20万锭企业产成品库存达到30天,原因是其生产的常规普梳32支、40支成本高,销路少,企业已陷入减产、限产的泥潭之中。近期,大多数纺企均已完成第一轮原料补库,库存普遍上升。河北石家庄某纱厂负责人说,他们目前原料库存达到30天,因上游不允许赊欠,故原料占用较大资金量。有企业表示,除高品质棉花“来者不拒”,现基本已暂停棉花的采购。
三、外纱冲击国产纱。近期,贸易商加快了出货节奏。原因一:即将进入年底,出货意愿增强;原因二:国内用纱企业选用外纱的心理仍强。山东青岛某纺织企业负责人说,外纱虽不敢保障质量,但巨大的价格优势仍让企业“慷慨”采购。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外纱进口200万吨,同比增20%以上。